分享到: | 更多 |
10月16日,家住龙湖郡50栋、现年63岁的朱幼萍从龙湖远达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一桶食用油。这桶油是从一本深红色的存折“兑换”而来。存折上面存的不是金钱,而是朱幼萍从今年1月份以来参加小区义务巡逻、帮助残疾人做卫生等兑换存下的“道德币”。据悉,四川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今年1月份成立社区“道德银行”,目前已有接近1000人开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道德银行”并不是新鲜事物,最早是2002年1月7日,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社区率先创建与尝试。此后,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不断有新的“道德银行”陆续开张。实质上,不论是自己参与还是看别人积极攒分,都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也是一件颇能让人增添信心的事。
所以,“道德银行”将成为社区的道德高地,成为正能量的“加油站”,激活很多人内心向善的“道德分子”。可以想像,当很多人拎着道德奖赏从那里走出来,面带笑容,既有成就感,又有荣耀时,必定非常开心快乐。随之,“道德银行”也会成为社区居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而当关注和关心“道德银行”的人多了,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道德风气也会随之上升。
也许有人会觉得,社区“道德银行”不宜与物质挂钩,担心“道德币”使其变味。这种担忧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因为带着功利目的做好事,不是纯粹的道德。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如此,其行为也帮助了别人,或在客观上影响了别人,也值得肯定。而且,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好事做多了,相信自己也会被感化的,又何必一开始就要求“纯品”呢?
因此,舆论对可兑换物质奖励的“道德币”不必太苛刻,不要冷嘲热讽。相信,不论什么人,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就能成为好样的,而且,若能持之以恒,道德纯度也会不断提升。说实话,如果自己不参与,又要打击讽刺他人,恐怕别有用心,这才是无聊和可悲的。
当然,“道德银行”所承载的希冀,不光只是需要人们有向善之心,还有赖于它本身长期坚持。所以,社区“道德银行”一经开起来了,就不能让它倒下,不要因为时事的变化和人员的更迭半途而废。这需要相关部门多一些关心和扶持,努力使它制度化、规范化。
中国青年报:量化师德不如规范职业准入 2009-09-29 |
彭 俐:“人品账本”是教育昏招儿 2009-12-25 |
王海银:“道德银行”的推广价值 2010-12-30 |
北京晨报:道德银行与象征价值 2012-11-12 |
佘宗明:公交“道德银行”是善的储存 2012-11-12 |
里 工:道德“变现”值得鼓励 2012-11-21 |
夏慧萍:做道德富翁值得鼓励 2013-05-15 |
文汇报:崇德向善与“德福一致” 2014-02-13 |
林 坤:爱心银行要“进化”为专业社工 2014-05-16 |
“道德银行”能否让道德之花盛开 201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