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23日,江苏扬州一盘总重量约4吨的“扬州炒饭”,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但随即曝出炒饭被送去喂猪。网友纷纷质疑主办方这是在“浪费粮食”和“作秀”。24日,该活动的主办方回应称,拉去喂猪的只是因露天制作导致不宜食用的部分,其余部分还是按照预先安排送给学校和企业。 (10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扬州炒饭是扬州有名的特色小吃,也是中国美食的典型代表与特征符号。当地有关部门以这一金字招牌为切入点进行城市形象宣传,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几千公斤的扬州炒饭,在身披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荣耀后,随即曝出部分炒饭被送去喂猪,如此暴殄天物,着实令人匪夷所思,这也折射出当地有关部门将创吉尼斯纪录当作城市营销道具的畸形政绩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条古训,历来被人们奉为节俭信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总有一些人不以浪费为耻、反以浪费为荣,在为创纪录而浪费之路上奔走不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夺人眼球才更有传播效力,特别是傍上吉尼斯纪录这样的世界级招牌,就能名扬天下。为了取得巨大的宣传功效与经济效益,即使浪费再多也是物有所值。正是基于这一思维逻辑,一些地方热衷于创造高大全式的“人间奇迹”。比如,四川什邡造出重达5吨的水豆腐、辽宁2000多人合奏古筝、千人同吃咖喱饭、万人同吃“大盆菜”……这些壮举,往往除了规模大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外,既无任何技术含量,也难觅创新的踪影。
更令人忧虑的是,在反“四风”持续推进的当下,此次世界最大扬州炒饭拼的仍然是“人海战术”、“钱海战术”。炒世界最大扬州炒饭无须任何技术创新与宣传创意,只要打造出巨无霸的饭锅、招聘到足够多的厨师、寻觅到一个足够大的场地,就可轻易“炒”出吉尼斯世界纪录。300人操作、耗时一个多小时、4吨多的食材等数字组合,最终为扬州赢得了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荣耀,便是佐证。
如此费时、费神、费财的“壮举”,要它作甚!无怪乎有网友感叹:“应是连破两项纪录,还破了最大份炒饭被浪费的吉尼斯纪录。”这种以浪费公共资源为代价的行为,既暴露出一些地方或部门为追求政绩而不惜浪费纳税人钱财的病态心理,更背离了当下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新常态。
其实,创造吉尼斯纪录的意义大小,并不体现在“人海”与“钱海”所简单堆积的表面壮观上,而在于创纪录的行为对人类社会的技术创新与科学进步有多大促进作用,因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精神本质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创造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反思一些地方或部分民众创吉尼斯纪录的情结,就不能仅止于围观与吐槽,更需着力矫正其背后跑偏了的创造理念。
新华网:别因大人的欲望毁了孩子 2010-04-01 |
钱江晚报:工作需要就能违章,什么理 2010-04-06 |
新华网:别因大人的欲望毁了孩子 2010-04-01 |
比利时:“无政府”创了世界纪录 2011-10-11 |
长江日报:孝道是否具有公开展示价值? 2014-09-15 |
崔恒清:“跑站”者侵蚀了多少救助资源 2015-08-21 |
李英锋:要那些无用的吉尼斯纪录干嘛 2015-09-15 |
要那些无用的吉尼斯纪录干吗? 2015-09-17 |
北京晚报:短命的标志性建筑究竟标志了什么? 2010-04-08 |
北京晚报:短命的标志性建筑究竟标志了什么? 2010-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