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吃川菜也要注意了,只有符合标准的川菜才是好川菜。目前,四川省质监局制定了12项川菜的标准。除了经典菜肴烹饪和面点制作,对川菜的规范还包括了火锅调料底料、豆腐乳、豆豉、香肠调料、川式泡菜等10余项食料。其中,鱼香肉丝的肉丝要切10厘米长。(《成都商报》10月28日)
不出意料,有关川菜标准的消息,在网络上遭遇了众多的质疑。
近年来,市场上一个口号很响,叫做“卖产品的最高境界是卖标准”。不知是否受此影响,又或者受洋快餐标准化生产启示,这些年来,“跟着感觉走”的传统食品行业,兴起了标准热。馒头国标、炒饭标准、湘菜标准、烩面标准……都是大众曾经追过的热点。一道菜应该包括哪些原材料,制作的工序是怎样的,都是标准明文规定的内容。
不必讳言,有些标准可能是“吃饱了撑的”。任何一种传统美食,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拼出来的,都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而且,任何一种美食都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和适应的基因。拿川菜来说,也有不少创新产品,即便一些传统名菜,恐怕也不完全是历史上的模样,更不是刚出现时的模样。而且,任何一个菜系,都有推广之必要。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不同,在推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与当地口味相适应乃至妥协的问题。比如,川菜到了江浙、两广、京冀,与纯粹的四川口味还是有些区别的。一味强求“辣不怕、怕不辣”,反而影响受欢迎程度。
对食品来说,好吃不好吃,受不受欢迎,标准说了不算,消费者说了才算。再符合标准的食品,如果消费者不认可,那也是“扯淡”。可我们看到,一些食品标准,不仅把门槛定得高高的,而且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还试图强制推行。比如馒头标准,竟然连外形都要管,显然“手太长”。真要严格执行所谓的标准,反而不利于行业发展。
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食品标准还是有必要的。在市场上,一些菜肴“挂羊头卖狗肉”,商家加工制作时以次充好,根本就不是那道菜,消费者吃得不开心;有些菜肴还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吃得不放心。针对这些情况,出台一定的指导标准,是应该的、可行的。简单地讲,食品标准可以有,只是要针对最重要的环节,既要保留品牌特色,也要适应市场需求,尊重美食自身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像川菜标准提出只能使用“郫县豆瓣”,是值得商榷的。
食品行业明确适当的标准,对于产业发展和风险防控,都有一定的意义。这也意味着,不是所有的食品标准都没道理,有些甚至很有必要。但食品毕竟具有特殊性,特别是中餐,不是流水线生产的,不能通过标准把行业管死。食品标准只能提供一个大致参照——在安全标准上要从严,但在工艺标准上,包括原材料和加工方式上,则应该相对宽泛一些,没有必要太严太细。
解放日报:菜名“打闷包”何时是尽头 2009-01-04 |
解放日报:菜名“打闷包”何时是尽头 2009-01-04 |
肖复兴:成都的餐馆 2012-06-19 |
黄亚洲:温馐与温州人 2013-10-22 |
周少来:奸商不能代表山东人 2015-10-09 |
王君平:中医要靠真功夫 2015-10-09 |
肖 华:市场需要标准化的川菜吗 2015-10-29 |
单士兵:一千个厨子真要做 一千种鱼香肉丝吗 2015-10-29 |
王言虎:来一盘长10厘米的标准鱼香肉丝 2015-10-29 |
千龙网:打击“地沟油”,难道比缉毒还难吗? 2010-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