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建国:改名“琅琊阁”不应被利益羁绊
//www.workercn.cn2015-11-18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架空历史类权谋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琅琊山”究竟在哪里也引发热议。安徽滁州、南京、山东等地展开归属地“争夺”。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悄然把“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其管理机构负责人称:应游客需求,并否认了系为申请5A景区特地做的炒作。

  不止是在滁州,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改名闹剧。比如,武汉黄陂、河南商丘、陕西延安等地,曾为争夺“木兰故里”而激烈论战,最终河南省虞城县胜出。再比如,围绕西门庆故里所在地,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三地开展了争夺战,均同时宣称系西门庆故里等等。

  如今,滁州琅琊山将“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不过是改名闹剧的翻版而已,并无多少新意可言。然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会峰阁”本始建于明朝,但是更换后的“琅琊阁”牌匾下方的明文则写有“苏轼”二字。众所周知,苏轼是宋代文豪,如此落款,简直令人啼笑皆非。虽然,目前该牌匾已经换下,新牌匾上已去掉“苏轼”二字,但牌匾更名风波背后的问题则值得深思。

  对于一些地方来说,之所以热衷于改个称号,将某些备受现代人追捧的因素嫁接到地域、景点名称,原因无非在于逐利思维作祟。如今,很多地方虚构人文历史,实则迷失了价值方向,而且是对游客的一种误导。作为游客,之所以慕名到某个景点,其目的无非在于原汁原味的风景、历史、人文底蕴等,假如景区内的一切皆为杜撰,如何能够迎合游客的胃口呢?“琅琊阁”亦是如此,当地方嗅到了名称背后的商机,不惜采取蒙骗和欺诈的手段去招揽游客,这种做法无疑是南辕北辙。

  更名为“琅琊阁”,其实并不难,但是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文化的敬畏,改名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地域内的景区,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这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任何人无法改变。然而,当利益考量成为首要选择,在原先景区的基础上再裹挟逐利的冲动,景区只会丧失原先的模样,丢掉属于自身的本真。在利益争夺战中,利益蛋糕可能会越做越大,可地域内的景区则已变了味道,甚至完全沦为了攫取财富的附庸工具。

  一部电视剧的热播,竟然引发了更名闹剧。不难想象,假如再涌现出其他颇受关注和好评的电视剧,就可能撩动其他地方的敏感神经,改名闹剧也不会成为个例。仔细想想,琅琊山之所以声名远播,原因正在于其与北宋文人欧阳修具有密切联系。那么,如今滁州非要将“琅琊阁”嫁接到琅琊山景区,不过是对金钱欲望的表达和流露,以欺骗游客的方式杜撰出的“琅琊阁”,又如何算是满足游客需求呢?如此而言,矗立着“琅琊阁”的琅琊山景区,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和不舍呢?

  一个景区,已然迷失了自我,被经济利益所羁绊,而带给公众的则是不可名状的彷徨和迷茫。或许,“琅琊阁”曾经确确实实地存在过,而如今却早已被贪婪的物欲所堙没。更为重要的是,若挣扎在利益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只是将改名当成逐利的捷径,地域内的景区文化传承和发展只会走向歧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