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付 勤:南方供暖只要温暖不要霾
//www.workercn.cn2015-11-18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享受温暖气候,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冻得瑟瑟发抖”,随着北方多个省市进入供暖季,网上关于南北如何过冬的段子又多了起来。

  南方也要供暖的呼声由来已久,但“集中供暖”的说法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寒冷;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披露,南方近年来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各种独立取暖设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

  11月初,刚刚开始供暖的沈阳立即PM2.5爆表,虽然环保部门解释与供暖并无直接联系,但该市供暖首日14家供热企业环保标准未达标、首要污染源来自燃煤,似乎又与这种说法互相矛盾。不独沈阳,“供暖性雾霾”在北方很多城市都曾引发热议,环保部门声称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却也无法提供更科学的证明。各界普遍认为,冬季燃煤污染贡献率上升与供暖有直接关联,尤其是不达标的燃煤小锅炉普遍使用,让冬季空气质量管理难度陡增。

  一方面是污染陡增,一方面资源浪费依然严重,是当下北方集中供暖模式最受诟病之处。很多南方人冬天到北京等地出差都深有体会,一些福利好或“不差钱”的集中供暖单位,暖气热得室内只能穿单衣,或者窗子大开,不然难以透气。同时也有很多家庭暖气烧不热,室内无法达到18摄氏度的最低标准,导致投诉不断。

  从北方供暖的现状来看,“大投资、大锅炉、大烟囱、大管网”的大集中供热模式,也存在建设投资大、管网过长、能源损耗严重、调节不灵活、收费困难等诸多弊端。相对而言,灵活的分散式供热模式损耗更小、更有利于环保,这种方式也比较适合南方相对短暂的冬天和忽高忽低的气温。

  两种模式为何存在争议?在一些南方市民看来,只有集中供暖才是真正的供暖,归根到底还是希望供暖能成为一种有政府补贴的福利,因为毕竟不是每个南方家庭都有自采暖的实力,尤其一些更加需要温暖的老年人,很可能用不起空调等设施。

  呼声就是民情,供暖关系到民生冷暖,南方供暖虽然起步晚于北方,但正好可以多方面吸取北方供暖模式中的经验与教训,算好成本账、环保账、民生账,探索出更加适合本城市的供暖路径,满足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同时也走出北方“供暖季就是污染季”的怪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