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郑渝川:价格听证居民无兴趣,物价部门该检讨
//www.workercn.cn2015-11-19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山东青岛的物价部门就地铁票价将举行听证会被指造假。参会市民名单显示,一个名叫王秀丽的女性在今年年内已经3次被抽中参加听证会,此前已参加过水价、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听证。青岛市物价局回应称,参加人均为公开抽取,不代表具体阶层,但确实有报名人数过少的情况。青岛市物价局还在官微上发布了青岛早报记者“孙启孟”的朋友圈截图,称抽签过程没有造假,王秀丽被选中是因为积极报名和参加。王秀丽本人也通过微信表示,自己就是个全职太太,喜欢参加公益活动。(11月18日《新京报》)

  同一个人高频度出现在物价部门组织的不同价格调整听证会的市民名单中,事实上已经成为市民民意代表。由此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民意代表,有没有真实表达市民声音?

  青岛市物价局表示,王秀丽观点鲜明客观,既然如此,就应该将她三次的观点表达通过政府官网、地方媒体给予传达——这是一个验证的过程,验证物价部门眼中的“鲜明客观”与符合市民利益、愿望的“鲜明客观”是否一致。如果王秀丽本人在三次听证会的发言,确实有效的传达了市民声音(哪怕只是一部分市民或某一个区域、社区市民的声音),就证明她忠实地履行了物价听证会市民代表的使命,有足够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如果王秀丽本人的单次或几次发言,与市民利益、愿望有所反差,甚至呈现出巨大反差,青岛当地媒体也可以为王秀丽与其他市民交流观点创造平台,这可以使王秀丽本人不放弃公共参与,且更好传递市民声音。

  青岛市物价部门三次组织与当地市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价格调整听证会,符合报名条件的消费者人数却仅仅为18人、28人、20人,却要从这其中每次选出12名代表。有关此事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价格调整听证会的报名人数如此之少? 

  相比深圳、广州、上海这样的城市,国内其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市民公共参与意识和热情确实相对不足。很多人会认为,价格调整听证会的目的就是为涨价提供程序依据,去参加表达反对很可能不会被选中,即便被选中参会发了言也没什么用,因而放弃了这样的参与机会。此外还有一些人确实存有“搭便车”的想法。

  市民公共参与意识和热情不足,放弃了维护切身利益的争取机会,殊为可惜。但需要追问的是,不单在青岛,国内各地市民阶层普遍怀疑价格调整听证会的公信力,这种局面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经过一次次确证为“听涨会”的听证会,从深信不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对“猫腻”宁可信其有,最后发展为认定听证会绝无可信——谁该对此负责?青岛市物价部门轻描淡写“报名人数和抽取人数比例差太小,抽中几率太高”,闭口不谈这样的尴尬从何而来,也不正视报名和参与人数过少根本不可能准确反映民意和居民利益诉求的实质问题,反而揣着明白装糊涂,大谈特谈听证会参加人抽取过程公开透明,无法让人信服。

  第三个问题,青岛市物价局做过什么样的努力去改变,价格调整听证会报名人数少,且听证结果反复受到质疑这样一个现状,今后还将准备怎样做?

  举办价格调整听证会的根本目的,不是给涨价创造程序方便,而是创造利益协调和沟通机制,让被纳入价格调整听证的多项公共服务能够更好地听取用户意见,达成有效互动,使得相关服务的提供方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保持高效沟通的前提下,居民用户更可能接受部分公共服务成本上调的事实,更可能配合支持上调价格;而服务提供方也可以推出更多的增值定制服务项目,在不降低用户体验评价的情况下,获得更高利润。相反,没有高效沟通,价格调整听证会沦为形式,价格调整是造成事实的方式强迫用户接受,用户会因此不断积累对于服务提供方和价格听证部门的不满。另一方面,价格听证会的有效性,是物价部门对公共服务价格进行管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的重要体现。

  因此,青岛市物价局以及其他地区、城市的物价部门,都应当意识到价格听证会的社会口碑、民意预期长期低于合理水平的严重性,应当就前述设问,沉下心来加紧研究,拿出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上述,不仅将长期拉低公共服务用户评价,给相关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升级更新带来障碍,而且还使得居民反感物价管制,物价部门在价格信息采集等各方面的本职工作中更难获得社会配合。

  文/郑渝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