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知 风:听证会现“老面孔”只因“票友”太少
//www.workercn.cn2015-11-19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物价部门就地铁票价将举行听证会被指造假,参会市民名单显示,一个名叫王秀丽的女性在今年年内已经3次被抽中参加听证会。青岛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参加人均为公开抽取,不代表具体阶层,但确实有报名人数过少的情况。(11月18日《新京报》)

  一个自称“全职太太”的女性,今年已经参加了3次听证会。若说听证会只要报名就有有份,那么,只能说明“全职太太”比较有空;若说参加听证会的名额是抽签的,那么,一年内被3次抽中,则说明这位“全职太太”很有幸。然而,无论被抽中是一份责任还是一种荣誉,但当这种机会频繁地落到同一个人头上,必然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猫腻”——因为,谁都知道,抽签的公正性,就在于其不可预测的结果。那么,多次重复的结果就无法用概率来解释。 

  别急,青岛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对此的回应,足以让人释疑。物价局方面称,在该单位今年组织召开的三次听证会中,符合报名条件的消费者参加人报名人数分别为18人、28人、20人,客观上,被抽取作为听证会参加人的概率确实比较高。比如地铁听证会是20个人中随机抽取12个。试想,要是买彩票也是二选一,只要能买到彩票,中奖也可能是隔三差五的。

  打消了这种疑虑,笔者觉得要奉劝那些提出“疑虑”的人。您是不是也像“全职太太”一样的悠闲?以至于把这样的“听证会”,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听证会?

  说起来,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约束力。同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显然,听证会不是由谁来“搭台唱戏”,让谁来“听戏”,而是有关行政程序或立法的一项制度;是对相关的行政立法,由利害关系人代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允许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这样才能达到听证的目的。

  当然,在此不能武断地说相关的听证会没有经过这样的程序。但是,以报名抽取听证人员的方式,已经背离了听证的目的,更像是一种形式。虽然在被抽取的名单中,事先做了是否“符合报名条件”的筛选,但这种被动的候选,不可能保证报名者是不是来自各个社会领域和阶层。那么,他们的意见能不能反映绝大多数利害关系人的意愿?而抽签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像彩票摇奖一样,大奖可能给了很有钱的人,而孤注一掷,想以此“翻身”的却颗粒无收。事实上,物价局也承认,参加人不代表具体阶层。

  可能正是由于听证会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形式,所以参加听证会的无非是一些“听客”;而这种并不“好听”的“戏文”,也就没有多少“票友”了。否则,有关民生大计的听证会,怎么会出现20选12的冷场呢?除非在对是否“符合报名条件”的筛选时,已经把可能会“喝倒彩”的拒之门外。

  那么,剩下的“老听客”中,出现老面孔就不足为奇了。这些被人们称作“听证专业户”的人,才是一场场听证会的忠实“粉丝”。实际上,再老掉牙的“戏码”,总会有一拨票友的。他们是不管上演什么剧目,只看谁是主角,谁在唱戏。于是,台上拿腔拿调,台下一片叫好,曲终人散,明日请早。

  文/知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