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实现无“欠薪”需法律锋利起来
姜洪
//www.workercn.cn2016-01-21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岁末年初,曾经有一种痛叫做“讨薪”:欠薪者想尽办法能拖就拖,拿不到钱的农民工无奈上演各种“讨薪秀”。“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近日,国务院文件的这一表述,让农民工看到不再痛的希望。

  据新华社1月19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发挥刑法对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经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体得到遏制。2011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被纳入了刑法调整范围,更让公众看到欠薪绝迹为时不远。“欠薪”入刑的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几年,有了刑法撑腰,绝大多数用工单位不再敢随意欠薪,恶意欠薪案件也逐年减少。

  但必须看到,欠薪问题目前仍未得到根治,特别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还有所反弹,少数地区甚至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如何进一步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意见》提出了加强执法、加强协作等多项要求。其中就包括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动完善检察院立案监督和法院及时财产保全等制度。应该说,这些配套措施和具体要求落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法力度和法律威慑力,希望相关部门都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

  治理欠薪,行政手段、司法手段一个不能少,找到病根更是关键。从相关信息来看,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等领域,拖欠原因除了市场秩序不规范、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之外,保障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比如,工资保证金等制度执行刚性不足,企业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过低,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欠薪顽疾也并不是太难,关键是敢于出手。比如,《意见》透露,部分政府项目欠薪侵害农民工权益,那么,对相关政府部门敢不敢加大监督力度、问责力度?再比如,能否建起全国联网的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基本无拖欠”能否如期实现,公众拭目以待。让法律锋利起来,才保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