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部片子由一名叫“大鹏恶搞”的网民发布。在片中,他假扮人贩子,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公园、商场内及超市外面,将一名独自行走的男孩捂住口鼻强行掳走,尽管男孩哭叫挣扎,但摄像机下的数十名路人没有一人上前拦阻和询问,眼睁睁看着男孩被掳走。(《京华时报》4月13日)
让亲弟弟扮演被掳的男童,自己假扮施恶的人贩子,在摄像机下数十路人经过,竟然无人上前干预,“冷漠的国人”便有了事实的佐证,如同以往的任何测试一样,结果自然令人难以满意,“道德下滑”的结论也再次被证实,并由此衍生出“责任分散效应”的专业说词。不管怎么样,似乎在此番“假戏测试”之后,国人更应产生道德沦陷,人心不古的焦虑与忧思,并对“如何拯救我们的道德”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以道德测试作出道德性评价,既缺乏科学性也有失道义性。商业社会与网络时代下,道德议题往往会成为炒作的工具,被一些营销手段所利用。这些年来,以道德测试为名的宣传行为其实屡见不鲜,一些人以此为手段而提高自身的曝光率,或者营销自己的公众号,这些在之前都有所出现。即便是一些公益或者慈善机构,为了评价道德现状,以此为例教化公众,也往往多开展“虚拟测试”,结果多因手段的娱乐化或者虚似化,而往往让人感到缺乏严肃性,而置于其间者也有被消费的感觉。
2014年3月1日,由河北省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都市文明有礼·凤凰与善同行”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走上街头,以一个刻意的“摔倒”,隐蔽抓拍石家庄市民面对此突发情况的反应。每次抓拍到第一个帮助别人的人,主办方就会现场送出一辆汽车大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测试也处于方兴未艾之势,只是其目的正当性和手段的合理性,却引发了外界的担忧。其实,道德测试与道德消费只是一步之遥,若是不能正视其潜藏的风险性,那么就可能在放纵之余,造成道德性的伤害。
很多人之所以对这种测试生心反感,就在于其意识到,专业或者非专业的测试者,往往把自己置于道德捍卫者,或者评判者的角色,而没有顾忌到自身行业的道德性,以及在体现道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道德评价和评判的结果,往往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场合的区分,对象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等。而众多的事实说明,植根于民间和底层的道德,是一种习惯性的表现和人文化的延续,每天发生的“退休老人救人而溺水”的个例,以及大量的“无人超市”都说明,道德从来都是一种品质而存在,只是其没有被有效的保护与利用,也没有获得更多的肯定与弘扬。
以“程序设计有瑕疵”的模仿式测试,来检验现实并得出“社会冷漠”的结论,如此以偏概全难免伤及公众情感,加之“假做真时真亦假”,测试太多难免让人产生麻痹,同时为了配合而生“友情表演”,热闹的场面又何尝不是一种假象?更何况,爱心与道德的实施也离不开专业的能力,“扶不扶”的道德议题也离不开专业的考量。道德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何以会出现“社会冷漠和公众麻木”的状况,道德的保护机制不灵,爱心的激励措施失范,才是最值得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所以,不要拿测试的结果来轻易下结论,其很容易伤及无辜者的情感,并降低他们内心的信心与价值认同。相比于对测试的赞同,“讨厌这种道德测试了”和“怀疑视频的真实性”的观感才令人忧虑,如果没有了真实性的认可,没有了基本的事实信任,天天高喊“狼来了”,等到狼真的来了结果却无人出手。若是出现了这种场面,才是谁也无以接受的道德灾难。
吴应海:不该迁就集体犯懒 2012-11-12 |
大连日报:高校运动会取消长跑,是进是退? 2012-11-14 |
陆文江:当街摔童的戾气从何而来 2013-07-26 |
俞 飞:尊重当地法律小处亦有大问题 2014-04-24 |
南京日报:回应网络热点,当学北京警方 2014-05-27 |
今天,要怎样见义勇为 2014-07-24 |
郝 洪:你的冷漠围观会增加黑暗能量 2014-12-11 |
杨朝清:“路怒族”是一种不良社会心态 2015-05-05 |
张松超:“生父买女儿”背后的无知与愚昧 2015-08-03 |
朱清建:文字版马赛克何以好评如潮 2016-01-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