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几天,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出名了。事情源于不久前,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了韩春雨题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如此评论:“韩春雨的工作是国际一流的技术推进。”一时间,“一鸣惊人”“世界一流”……一大串“高端”词,涌向了韩春雨。(5月24日《光明日报》)
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因为有着“诺奖级成果”的评价,引来了关注。特别是他“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的经历,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然而,荣耀背后是默默的付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韩春雨身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韩春雨虽然没有名校背景、此前也没有什么名气和职位,但在事实上,他并不简单。2003年,韩春雨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2005年底,作为第一作者,韩春雨曾在《核酸研究》NAR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科研成果。在此后的十年里,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尽管如此,他至今仍是学校里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分值最高的教师。可以说,韩春雨的起点并不低,也不是大家想象的“一无所有”。
再从其研究历程看,也走了不少弯路。这些年来,韩春雨一直全情投入跟踪基因编辑的主流技术,花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些不巧,就在准备形成论文时,总是发现国外科学家提前发表了论文。正是连续失败,触使韩春雨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原创者,不能再做跟随者”。也正是长期处于科研的最前沿,使他知道应该往何处走。走对了路,加上天道酬勤,团队成员也不简单,最终取得了现在的研究成果。
在这其中,也不能不提学校的支持。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为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教师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校给韩春雨提供了低职高聘的待遇,自由支配的资金。最让韩春雨满意的是,一个副教授能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这在全国高校恐怕都不多见”。“和谐而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宽宏、积极”的校风,最能表达这种宽松的含义。从这意义上说,韩春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科学的道路上,并不排除有些运气的成分,但绝大多数还是努力耕耘的结果,何况运气也不是无故到来的。韩春雨也是如此,他能研究出诺奖级成果并非“随随便便成功”。这也启示我们,在科学上不存在一鸣惊人,只有厚积薄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