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校园卡”为何没卡住“弄虚作假”?
张传发
//www.workercn.cn2016-07-19来源: 长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时值暑期,大部分高校已进入假期模式,但每天伴学生们左右的“校园卡(饭卡、一卡通)”却在假期成为“香饽饽”,租赁“校园卡”业务作为一个商机在部分高校中悄然繁荣起来,58同城、赶集网等一些网络信息平台成了他们的主战场。(据《北京青年报》)

  “校园卡”的发放,不外乎想“专卡专用”,让学子们专享校园生活的诸多便利和福利;而如果有他人租借并冒用“校园卡”,这当然是弄虚作假。

  不仅如此,此举或影响校园安全,或易发经济纠纷,其潜在的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高校“校园卡”成为“香饽饽”,暑期租金最高超千元,这“校园卡”为何没卡住“弄虚作假”?

  表面上看,那是因为出租“校园卡”的学子见利忘义,没考虑到如此“出租”,有可能引发矛盾和纠纷,有可能因被查出而遭到处分,这种助长他人玩“假冒伪劣”的行为,是在置自己于不义。这种“赚钱之道”是歪门邪道,怕就怕,“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将来走出校园还玩这种“弄虚作假”的把戏,很可能有一天将自己“玩”进大牢却还不知“为什么进去了”。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更深层次来说,“校园卡”成为“香饽饽”,说明校园管理有漏洞。高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讲究一丝不苟的,而这一丝不苟不该仅限于课堂与实验室,而应体现于校园管理的点点滴滴与方方面面。其实,“校园卡”上多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写明其姓名、院系专业、学号等信息,无论是食堂还是图书馆,组织几个人“对个脸”,冒充“李逵”的“李鬼”便立马现出原形,这种“查验”,小学生都能“想得出,做得到”,为何我们的高校管理者却说“目前提出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案确实很难”,又说“从学校层面上来讲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去控制、解决”?在此,笔者以为,不是“难”,而是“懒”!

  当然,高校“校园卡”暑期租金最高超千元,这也说明有些人暑期去校园是有活动的,或在那里做工,或在那里经商,或在那里求学等,总而言之,不会有人没事干去花钱租用那个“校园卡”的;对此,只要是“非进校园不可的”,校方可每人发放一张不收费的“临时校园卡”。所谓“堵不如疏”,在这件事上来说,没有“难”,只怕“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