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教育部党组已经通过这个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1月15日在北京表示,要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吸引更高水平的年轻人从教。
这一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其实折射出一个现实,即有部分师范院校并不安于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而是想“脱掉”师范这一帽子。很显然,如果不解决导致师范院校不愿意安于师范办学定位的根源性问题,就是明确限制师范院校不更名、不脱帽,学校办学的心思,也恐难集中到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一流的师范人才上。
师范院校想脱帽,表面上的原因是师范专业“不景气”,毕业生就业需求不旺。调查显示,现在全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有60多万,但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只有25万,并且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师范院校都在压缩本科招生规模,像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就从2016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把师资培养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当师范教育只占学校办学很小的比例时,师范院校会觉得再戴师范帽子,名不副实。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有的师范院校认为师范这顶帽子,限制了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学校上水平。事实上,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缺口是很大的,仅拿学前教育来说,目前的幼师规模,只是需要达到的幼师规模的一半,如果再进一步考虑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逐年提高以及我国开放二孩政策,我国幼师缺口还要大。同样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存在。
师范高校专注于发展师范教育,是大有可为的,除了基础教育教师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之外,我国基础教育是需要高质量的师资的——高素质教师的欠缺,是更严重的问题。如果师范院校能发挥自己的师范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学生,那办学在我国照样具有竞争力。但有的师范院校却不这么想。原因有二:
一是有的师范院校,想办高水平的大学,而目前社会评价高水平大学,都看论文、课题、经费,同时,也把高水平大学和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简单画上等号。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师范院校,就会把“师范”帽子视为办综合型大学的障碍,希望能摆脱师范约束,办综合性大学。
二是办好师范专业教育,尤其是有特色的师范本科专业,这要求学校重视人才培养,但我国很多高校(包括师范院校),并没有把心思放在人才培养上,而是想增设学科、做大体量、多出学术研究成果,这导致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和其他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并没有优势,也让师范生怀疑,接受这样的师范教育,究竟价值何在?
为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据报道,教育部已经准备从2017年开始对师范专业进行专业认证,一律中央财政出钱,不收取被认证单位一分钱。认证优良的可以颁发教师资格证;认证一般的毕业生,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认证较差的取消举办师范专业的资格。这貌似可促进师范院校重视教育质量,可是,这一专业认证,能做到独立、专业吗?如果专业认证还是由行政部门主导,那这只是以专业认证为名的行政评价,在认证中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另外的问题是,如果一所学校不想再办师范教育,师范专业教育认证不通过,不能再举办师范教育,这所学校能更名不再叫师范院校吗?
要让学校安于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在于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取消对学校的不合理的行政评审、行政评价。真正构建各类教育、各类学校,都可以办成一流水平的教育环境。根据教育部日前出台的2017年工作要点,今年将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旨在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提高现代治理能力,以改革的思路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我国解决包括师范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问题的共同原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