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9日,一张男孩站在教室中头发眉毛结出“冰花”的照片走红。据悉,男孩是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学生,家距离学校4.5公里。当天是期末考试第一天,他在零下九度的气温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学校,脸蛋冻得通红,头发眉毛沾满冰霜。(1月10日 中国新闻网)
在物质贫乏、条件落后的年代,对好多农村孩子来说,谁没有“冰花”的经历?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农村孩子上学不该再有“冰花”了。于是当“冰花男孩”进入我们的视线后很难不触景生情,联想到当年的艰辛上学路,对“冰花男孩”来一番励志性寄语。
然而除了励志,也还该有思考。起码包括: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城乡差距在缩小,为什么农村孩子的上学路还是那么漫长?为什么城里孩子的上学路有公共交通工具、有大人的护送,而农村孩子的上学路却如此“寒酸”?为何城里学校的教室冬暖夏凉,而农村学校的教室冬天寒气袭人夏天热浪翻滚,取暖制冷设备为何迟迟到不了农村学校?爸爸妈妈不也照样在城里工作吗,为何农村孩子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在城里上学?
前不久云南首起因辍学而起的“官告民”官司给人带来感动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思考,比如为何政府赢了官司然而有的孩子就是不想上学,而究其原因,与上学的种种艰辛所带来的伤害也有莫大关系。事实上,时至今日在我们看来的“冰花式”励志镜头,对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来说已经造成深深的伤害。我们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处一个时代,孩子自然也会比较,一比较,自然也会比出伤害。而“冰花”“雨淋”“水浸”等等总是无解,甚至越积越深,注定有的孩子就会扛不住,产生厌学情绪。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曾经的上学路不也是在“冰花”“水浸”中走过来的吗?但要承认的是,在属于我们的那个上学时代,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并不大,特别是农村孩子上学路状况普遍在一条线上,走很远的路,没人接送,起早摸黑,雪天全身雪,雨天全身水,这些基本都是“标配”。不过时至今日,城市和农村却是冰火两重天,即使同属于农村,有的“标配”早已不在,有的依然无法走出“标配”。
对“冰花男孩”予以励志性寄语,这固然值得倡导。但励志过后是否就能收到“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效果,需要用时间来检验。怕只怕因为与这个时代不匹配的“标配”,影响孩子上学的选择。
如何赶走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标配”,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不再“冰花”“水浸”,对于“冰花男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