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在网络中以各种方式流传。在一项调查中,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每天会花费半小时以上浏览短视频,过半数受访者则表示曾在网上发布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短视频逐渐成了“网络新宠”,但当中存在的低俗、恶趣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3月29日《人民日报》)
在地铁上、公车上,捧着手机看短视频的网民随处可见;即使回到家中,在吃饭时、睡觉前,也忍不住看会儿短视频,“看短视频”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快手、抖音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在短时间内火爆网络,平台上的各类短视频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途径不断传播。拍摄短视频的初衷原本很简单:对发生在身边的乐事儿、趣事儿,及时举起手机记录下来。传播短视频也是为了把乐趣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通过短视频收获欢笑、增长见闻。
但是,有很多短视频因内容低俗而变了味儿。有些视频过度追求搞笑效果,利用老人、孩子、宠物等特殊人物刻意博眼球,打色情、暴力的擦边球,有恶趣味之嫌;一些视频中不乏有危险行为,如用鞭炮吓唬人、拿起板砖佯装打人等,以达到搞笑目的;还有些视频甚至散播不实消息,例如散播未经任何权威机构或部门证实的养生谣言、食品安全谣言等。这些“劣质”短视频不但毫无营养价值,还极易对视频观看者产生误导,甚至可能扰乱市场和社会秩序。
这些“劣质”短视频会广为传播,固然有平台自查不力、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受众广泛,拍出来的视频不愁没人看。短视频时间短、内容精、笑点满满,并且不用动脑就能看懂,是放松身心的极佳方式,因此很容易受热捧。其实,短视频与“碎片化阅读”是很相似的,它们都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短视频和“碎片化阅读”的确存在深度不够、质感不强的等问题,但优秀作品亦有之,我们不能因为少量“劣质品”的存在就过度限制其传播。我们应该做的,是促使它们跳出低俗的怪圈,让它们朝着更健康的方向不断迈进。
跳出低俗怪圈,需要法律监管的外力作用,更需要行业自律的内发动力。短视频虽短,但也置身于互联网中,也与网络环境甚至社会氛围息息相关。无论是视频平台还是拍摄者、传播者,都不能拿短视频的“短”当做挡箭牌来逃避责任。“短”应当成为短视频独一无二的优势,拍摄者应当将正能量浓缩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中,而不是任由无用信息通过短视频蔓延网络。行业内的每一个主体都应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树立主人翁意识,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作为己任。
快言快语 2014-09-03 |
任飞帆:别把微电影拍成广告片 2015-04-28 |
中工时评:如何才能有效减少“短命建筑”? 2016-01-22 |
声音 2016-03-24 |
《papi酱》被要求“整改”刍议 2016-04-20 |
农村网红青年让我们反思什么 2017-11-02 |
暴力视频,不能成为监管的空白地带 2018-01-29 |
别让低俗流行冲散人生主题 2018-03-27 |
短视频平台:法律与道德双重失守? 2018-04-03 |
短视频低俗秀频现 倒逼平台优化算法推荐 2018-04-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