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自金融“国十条”明确表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后,近期已有苏南银行、华瑞银行、苏宁银行、锡商银行、中联银行等多家以“银行”命名的民营企业陆续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名称预核准。有统计显示,今年申请或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已达20多家,A股市场也因此掀起一波民营银行概念热。
应该说,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是打破金融垄断的风向标式的破冰之举,有利于改善整个金融生态,完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提高融资效率。从微观层面看,发展民营银行,有望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面临的融资约束,搞活实体经济,也能抑制地下金融活动的生存空间,有利于金融秩序稳定。
从这个角度看,在目前政策面上支持、鼓励民间资金创办民营银行的背景下,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将民营银行作为未来的一个业务发展方向,值得肯定。笔者以为,上市公司要进入民营银行领域,需评估好可能面临的风险,坚持审慎为先。
其一,不少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涌入银行业,出发点主要是看中了银行业的丰厚利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存贷差获利空间将逐步收窄。这意味着,民营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与以往大不相同。从经验上看,民营银行能够实现盈利至少需要3至5年的时间。上市公司进入银行业,必须有这样一个预判。
其二,目前存款保险制度还没有出台,即便民营银行拿到了“金融牌照”,也很难获得足够多储户的信任。为了吸引更多存款流入,民营银行只能大幅提高存款成本,这必将削弱民营银行的盈利能力。
其三,民营银行的业务发展将主要局限在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银行领域,这些领域的经营风险较高。由于民营银行的自担风险性质,它们也很难通过国家支持来化解这种风险。
综合来看,民营银行目前面临难得的政策环境和机遇,“钱景”不可谓不美好,但创办民营银行也绝不是做投机生意。因此,对于炒作“民营银行题材”的股市投资者,以及对那些意图在银行领域分一杯羹却未对未来经营风险做出充分评估的上市公司而言,还须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