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无论是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性考量,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都要比迷信“煤改气”科学许多。作为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才是实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
雾霾天增多,环保压力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燃煤排放是空气污染的“祸首”,一时间“煤改气”呼声渐高。在北京,今年将有93座燃煤锅炉房被改造成燃气锅炉房。鉴于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剧,有人甚至提出,在该区域全面实行“煤改气”,除增加跨区送电外,要将区域所有燃煤电厂改造成燃气电厂、燃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或用电锅炉。郑州、西安、兰州等环保形势严峻的城市也相继拿出“煤改气”规划。
不可否认,传统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环保水平低、空气污染物排放多,即便近年来我国不断抬高环保门槛,推出“史上最严”、“世界最高”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由于燃煤总量尤其是燃煤发电比重过大,燃煤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是空气污染的重头。
但大规模“煤改气”也并非想象中美好,无论是从能源供给,还是从经济性方面,都存在很大隐忧。
我国天然气资源稀少,长期以来,国内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进口,每到消费高峰,“气荒”就频频出现。现在大规模的“煤改气”,势必带来巨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一旦燃煤锅炉改造完成,气源却供应不上,燃气的环保效益也只能是“画饼充饥”。供电、供暖、工业用能不能停,在能源刚性需求面前,大家很可能重新烧煤,由于是临时举措、缺乏环保监管,届时污染可能比现在更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不变的前提下,放弃资源丰富的煤炭,转而大规模发展资源匮乏的天然气,显然会抬高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大能源安全风险。
“煤改气”巨大的改造、运行成本,也会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从政府看,除了要承担不同程度的改造补贴外,还要担负起天然气管道和储气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投入。从企业看,除了改造成本外,还要承担比煤炭高出数倍的天然气费用,即便买得到,也很有可能用不起。一旦经济性得不到保障,盲目推开“煤改气”工程,无异于烂尾工程。
其实,要环保,“煤改气”并非唯一选择。作为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我国煤炭领域的科学研究从未间断,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备,其能源利用效率之高、污染物排放之少,与天然气比肩已经不是梦。在中小型电厂、工业锅炉方面,有水煤浆技术、煤粉燃烧技术等,有的燃烧效率达到99%以上,排放出的灰渣是白色石灰粉,可以直接使用。在大型燃煤电厂方面,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湿式除尘设备即将国产化,其运行维护成本不仅比燃气改造低,甚至低于当前主流的布袋除尘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也已经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燃煤电厂有望实现“近零”排放。
应当看到,我国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仍无法改变。无论是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性方面考量,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都要比迷信“煤改气”科学许多。当前,制约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两条,一是社会对煤炭存在偏见,许多人一提起煤,就认为污染大,抵制燃煤;二是扶持政策欠缺,许多地方都没有政策引导和改造补贴。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让更多、更好、更符合国情的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才是我们这个富煤、贫油、少气国家实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