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那么只有用市场的办法、按企业的要求选出来“经理人”,才能更谙熟市场经济的“玩法”,让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活力充分迸发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央企将试点董事会直选总经理。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加快国企高管“市场化选聘”步伐,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真正意义的政企分开、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近些年来,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投资、管理、经营等在相当大程度上都在按市场的规则运作,但在用人尤其是高管人员方面,市场化的步子还太小。国企高管人员特别是总经理的选配、调动,采取的办法多是行政任命,而非“市场化选聘”,总经理往往首先是“干部”,其次才是“经理”。
自2003年始,部分央企开始面向全球“选才”,之后数量逐年递增,迈出了“市场化”选人用人的可喜一步。但从总体上看,选聘的面还比较窄,数量也有限,更重要的是,决定“选才”结果的“婆婆”,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而不是董事会,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选聘”仍有相当大距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国有企业能否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出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那么只有用市场的办法、按企业的要求选出来“经理人”,才能更谙熟市场经济的“玩法”,让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活力充分迸发。事实上,现在不少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都属于竞争性领域,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不存在大的问题,而且这本身也与新一轮国企改革更加强调“管资本”相吻合。
当然,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探索性很强。对于竞争性行业,尽可能地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较好办;但对于一些公益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市场化选聘”就不是简单“做加法”的问题了。不仅如此,形成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还需充分考虑如何建立反映劳动力供求和企业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如何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诸多问题。很明显,只有把相关环节都打通了,“市场化选聘”才能真正实现“蹄疾而步稳”,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企业家也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