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个微观企业创新发展的画面,拼出的正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伟图景。诚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转型升级成功,但优胜劣汰才能真正提质增效
经过30多年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新阶段。
过去,人口红利效应明显、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资源环境约束小,整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多数企业粗放经营就能盈利。一位企业家回忆,那时候,只要招人人就来,只要开工就有钱赚,谁会去想转型升级?
现在,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招工难了,工资涨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订单少了,出口减了;随着国家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资源环境约束强了……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阶段,大环境一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显现了,这就到了爬坡过坎的时候。
我们总是说,将经济增速调低一挡,更看重转型升级,是为将来发展攒后劲儿。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呢?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记者在走访珠三角、长三角实体企业时看到,珠三角的家电企业已经清晰地意识到,生产同质化产品大打价格战没前途,他们正在努力研发新品、开发清洁能源、搭建云服务平台。长三角的纺织企业也意识到,原材料粗加工不仅利润低还受制于人,于是开始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设计差异化产品、打造自主品牌。
一个个微观企业创新发展的画面,拼凑出的正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伟图景,正是中国经济内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诚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转型升级成功,但正是优胜劣汰,才能真正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
不过,记者在调研中不仅看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努力,也看到了企业切实存在着诸多困难,有些是普遍问题,如人力成本增加、社会负担过多;有些则是个别情况,如税降了费又涨了、这个政府管理部门走了那个部门又来了。有些是老问题,如融资贵、融资难;有些则是新挑战,如营改增某些企业税负不降反升等等。
这些困难,企业都期盼能有切实解决,一位企业家坦言:“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政府各部门少点吃拿卡要,多做点服务,真正帮着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最大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