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发改委介绍十三五规划,媒体报道这一规划时,纷传“成为高收入国家”。语气并不一致,有“或让中国成为”、“或成为”、“有望成为”、“希望成为”、“努力成为”之分,但无论如何,“成为高收入国家”看起来已是可望可及。当然还有前提,就是“如果做得更好一点”,也就是转型升级。“没有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不仅是高收入国家不能实现,而且还有可能在“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徘徊。
“中等收入陷阱”,这说法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普及率相当高。这个概念2007年才由世界银行通过《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推出,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出现增长停滞、收入徘徊乃至社会动荡的局面。
学术界有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质疑,但为数很少,读来也未免深奥。以我非学术的眼光来看,似乎任何国家都不免有跌入“陷阱”的可能,中收入国家长期徘徊的不少,低收入国家长期动荡的也多。高收入国家呢?似乎没有陷阱,莺歌燕舞,风和日雨,但实际上也各有其烦恼,搞福利社会的说不堪重负,不搞福利社会的有贫富差距问题。
这些还只是讲一个国家内部,若以世界格局看,其实是更加令人困扰的,至少最近一百年,能从低收入或中收入登堂入室,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寥寥无几。这几乎就是人类富裕奋斗史的失败,百年时间说起来起伏跌宕,但富和穷的序列基本没有变化,高收入国家增加很少,低收入、中收入国家减少也很少。
世界银行定义的高中低收入,其实已经把中收入变成了一个容量最大的筐。低收入,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高收入,人均GDP12000美元以上。中收入横跨1000美元至12000美元。这样一来,中收入国家就成了绝大多数,足够大家去“徘徊”的,又因为这里面国家很多,各有自己的问题,这样也就足够拿各种原因来解释徘徊了。另外,用人均GDP来衡量收入水平,并由此标定国家的发展程度,人们都接受,表明幸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等等反GDP崇拜的概念,终究还是浮云。
这些当然都是瞎想,好歹我们现在是要奔着高收入国家而去了,鼓舞人心,但也足以让人不安。今天,低收入人群、中收入人群有其不愉快,高收入人群也有其不愉快。高收入国家,现在当然还在“有望成为”之中,但就算会成真,恐怕也是更紧迫地提出了怎样减少普遍“不愉快”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