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8月28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号召5A、4A级景区带头不涨门票价。随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旅游局不赞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高过快,支持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的倡议。(8月29日《新京报》)
旅行度假,游览景区,饱览祖国河山风光,本是一个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一个美妙体验。当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碰上“涨声”一片的景区门票,矛盾在所难免,要么是民众重新审视自我文化需求,要么是景区再次寻求发展定位,以期调和矛盾。否则,“门票经济”蚕食旅游消费者利益,无异于剜消费者身上肉补景区财政的疮,当消费者疼痛难忍,景区的创伤亦会蔓延难治。
“门票经济”受宠源自其得天独厚的经济基础,依靠门票创收是景区最为直接和快速的方式,入账没有时间成本,方便快捷,短时间内收益显著。因此,不断提高景区门票价格,在现阶段的确会赚个盆满钵溢,但对景区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却是巨大的伤害。换句话说,寅吃卯粮的门票经济既透支民意亦瓦解发展动力。
更令人难堪的现实是,旅游景区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并未带来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水涨船高,相反高价门票下高价餐饮、高价房费等衍生产品却琳琅满目。也难怪有网友吐槽:如果徐霞客活在当代,写一本游记恐怕还要掂量掂量自己钱够不够。这倒不难理解,门票经济下的高票价并非一成不变的定量,而是逐渐增长的变量,现在看到的高票价很可能就是未来的低票价。说句难听的话,股市还有涨有跌,景区票价缘何一路高涨,看不到一丝跌势?
客观地讲,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对景区门票价格声音不小、举措不断,但依然挡不住上涨的势头。国家发改委2007年就明确要求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不过戏剧化的是,“三年不涨”禁令最终被演绎成“三年必涨”的尴尬现实。而新旅游法同样对景区门票及景区内收费项目价格调整作出规范,严格控制价格上涨,对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现在看来,涨不涨在于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能否达成共识,但接连不断被质疑的听证会、被代表的权益又将价格调整置于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也就难怪景区票价上涨总能闪现利益集团的魅影,而往往难见旅游消费者的孤单身影。
鸡取卵式的门票经济大行其道,门票价格一路上扬,少不了旅游景区十足的底气支撑。当然,底气既源自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旅客基数,也来自地方政府的许可支持。但旅游消费戏台上演出的显然不是一出独角戏,一意孤行地让“门票经济”来唱主角,最终很可能垮了戏台、毁了剧目,甚至吓跑了观众。旅游消费的大戏需要更丰富的角色,更多样的表演形式,更多元的营利模式,当曲终人散,观众依旧回味无穷、啧啧称赞,这或许可视作旅游经济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方式。
燕赵晚报:发改委禁令怎成了景区涨价周期表 2010-06-12 |
燕赵晚报:发改委禁令怎成了景区涨价周期表 2010-06-13 |
付瑞生:何以五一“越狱”忙 2012-05-02 |
魏文彪:门票降价可以扩展到更知名景区 2012-09-26 |
戴 斌:别让百姓“玩不起” 2013-04-18 |
吴学安:景区降价是一道沉重的民生题 2013-04-27 |
余明辉:景区票价需合理生成机制 2014-09-19 |
逢节必涨不可取 2015-06-23 |
新闻观察:促进旅游消费 法治应更给力 2015-08-13 |
促进旅游消费 法治应更给力 2015-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