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第11届南京软博会日前落下帷幕,会里会外热议的话题余音未了——站在“互联网+”风口,我们应该加什么?怎么加?谁来加?
今年3月国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主动拥抱“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业内有一句戏言:风来了并不是所有的猪都会飞。任何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都有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很多传统企业已经用失败敲响警钟。如永辉超市试水生鲜电商,结果名为“半边天”的网站上线不足百日就悄然夭折;餐饮企业湘鄂情更名为中科云网,转型发展大数据、新媒体,结果2014年巨亏6.8亿元,被“披星戴帽”,面临破产风险……可见,如果只是拍脑袋、玩概念,注定会成为飞不起来的猪。
究其因,“互联网+”并非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从根本上解构和重塑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商业模式,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另一方面,脱胎换骨不等于丢失根本,传统企业“互联网+”必须立足于主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想想看,假如阿里没有支付宝,腾讯没有QQ,恐怕什么都加不起来。
张近东在回顾苏宁6年转型路时曾说过,实体企业一定不要陷入两种极端思维:一种是速胜论,认为做个网站,做个APP就是“互联网+”了;还有一种是速亡论,把互联网神化了,认为实体企业没有互联网基因,所以做不成O2O。信哉斯言。传统企业要想真正“互联网+”,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要妄自菲薄。前路虽然崎岖,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技术、新观念,总会突围而出。“互联网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但是它永远不能替代经营本身。”
上个月《南京市“互联网+”实施方案(2015—2017年)》正式出台,首次提出打造“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地”,明确了我市的“互联网+”的三大实施方向:一是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推动石化、钢铁、汽车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政府治理方式;三是推动多领域跨界融合和开放共享,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正如《方案》所言,产业变革推动社会变迁,万众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事实上,“互联网+”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车辆年检、违章可以在微信上处理了;儿童医院可以在手机上挂号、付费了;市民卡可以网上充值了……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都应顺势而为,做那只会飞的猪。可以期待,南京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产业乘风而起;这座古城也会因“互联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梁春晓:互联网浪潮刚开始 2014-04-28 |
民生视点:传统企业如何搭上互联快车 2015-02-01 |
传统企业如何搭上互联快车 2015-02-01 |
传统企业如何搭上互联快车 2015-02-01 |
新京报:中国“互联网+”:天时地利人和 2015-03-16 |
南 风:传统商业转型正在经历“囚徒困境” 2015-04-23 |
长 余:“互联网+”创业,怎么“+”? 2015-05-05 |
中工时评:推动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2015-05-26 |
赵永新:豆腐必须首先是豆腐 2015-08-03 |
看清“互联网+”时代的变与不变 2015-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