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粮食丰收,粮价大跌,农民收入直线下降。今年入秋以来,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玉米价格下跌明显,农户价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达30%,而小麦在国庆前也经历了一轮断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购价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10月17日《华夏时报》)
粮食丰收,粮价大跌,农民收入直线下降,这显然是一种不利现象。特别是,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千亿级负增长,不仅影响到消费市场,而且势必会拖GDP增长的后腿。虽然三大主粮全线下挫,这在往年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的是,“粮贱伤农”现象长期存在,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瓶颈。
“汗洒一亩田,年赚七块五”,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描述的一种景况,正是当前农村种粮农民的真实写照。粮食产量虽然上去了,但粮价却一直处于低贱状态,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试想,当种粮不能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时,让他们如何在田间体面劳动?因此,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反而是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现象,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无商不富,无粮不稳”。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粮食仍然紧缺。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有的农民改种经济作物,更多的农民“洗脚上楼”去打工经商,种粮户呈下降趋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粮补就是其一。然而,在解决“粮贱伤农”问题的同时,国家和地方要迅速拿出应对措施,规范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有序转移,避免城市农民工过剩,而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的“错位”现象发生。尤其是,国家应制定更直接、更优惠、更实在的“三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种粮成本,感召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回乡务农,科学种粮。
然而,面对粮食丰收、粮价大跌怪象,当务之急是稳定粮价。首先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同时,实行粮食收购政府保护价政策,遏制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的现象,维护种粮户的基本利益。特别是,应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粮食流通底线,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流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广州日报:金融危机中更应关注粮食安全 2008-11-19 |
检察日报:农民种地咋成了“锻炼身体” 2008-12-19 |
检察日报:又见清理“评比表彰” 2008-12-19 |
新华日报:补农民,还是补市民 2009-03-27 |
检察日报:农民种地咋成了“锻炼身体” 2008-12-19 |
检察日报:又见清理“评比表彰” 2008-12-19 |
新华日报:补农民,还是补市民 2009-03-27 |
郑风田: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的后果 2012-11-28 |
乔金亮:种粮怎样才更有吸引力 2013-01-09 |
粮价与农民收入能否同步增加? 2008-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