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报告时,回应了“中国GDP破7”的舆论。他表示,第一,6.9%就是7%左右,属于合理区间,我们从未讲要死守某一个点位;第二,这个7%不是破的,而是来之不易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取得的。
这也是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以后,最高层首次对GDP破7作出正面回应,也可以说是最具权威性的回应。从回应中不难看出,所谓的合理区间,绝不是以7%这样一个点位来评判的,7%只不过是合理区间中的一个点位,至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位,而不是唯一点位。
自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以来,外界就一直在利用某个点位来衡量和评判中国经济的形势,衡量和评判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7.8%被少数人利用过,7.6%被人利用过,7.5%也被人利用过。曾经有不少人一度认为,一旦中国经济跌破7.5%,就会出现“硬着陆”。结果,从7.5%到7%,中国经济都没有“硬着陆”。于是,一些人又把7%作为了中国经济出现危机的一条警戒线。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大国来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但是,到底多高才是最合理的,显然不是理论上的简单推算,而必须依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中国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理解和认识。7%或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位,但绝不是衡量中国经济安全性的唯一点位。更重要的,同样的7%,由于经济增长方式不一样、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不同、经济运行方式不一等,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对近年来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中国来说,7%或许不是一个理想的数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7%与前些年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有许多积极因素支撑。首先,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这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实现的,所以来之不易;第二,它是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步伐加快的过程中实现的,许多可以创造GDP的产能,在调整中被遏制和去掉了,是含金量更高的增长率;第三,它是在不再对房地产依赖下实现的,是在消除经济隐患和化解经济风险下实现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增强。
正因为如此,不透过表面看本质、看内容,而单一地看经济数据,就得出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中国经济将步入危机等结论,显然是不客观、不实事求是的,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严重扭曲。
中国经济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实体经济,普遍面临强大的压力、严重的困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已经没有了继续下行的空间。在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不太好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坚持把调结构、惠民生放在稳增长的首位,所有出台的政策措施都不单纯考虑眼前利益,而充分兼顾未来利益,不只简单考虑局部利益,而充分兼顾长远利益,那么,即便出现一些下降,也无碍大局、不会给中国经济留下太多风险隐患。反之,则有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留下太多风险隐患。
7%作为合理区间中的一个点位,也仅仅是一个点位,7.5%曾被理论分析当做最重要的合理区间点位,认为破了这个点位,经济就有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风险能力并不在7.5%。那么,7%是不是呢?从眼前看,也不是。关键得看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效率。效率高,经济再下行也不怕。效率不高,7%也就可能成为一个风险点位。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在没有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作出合理调查的情况下,机械地用7%来衡量和评判中国经济的安全性,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7%不是中国经济的死穴,也不可能成为死穴。
贺 军:中国经济政策正向危险的方向前进 2012-08-30 |
声音 2012-10-08 |
增速不是发展的全部 2013-07-17 |
经济日报:掂掂世界经济的“中国分量” 2014-10-21 |
对GDP增速回落应有定力 2014-10-22 |
以滑雪妙喻中国经济 李克强在达沃斯释放“... 2015-01-22 |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稳增长是对世界经济的重... 2015-02-28 |
祝惠春:沉稳应对更从容 2015-03-06 |
陈雨露:引领新常态需克服“转型焦虑” 2015-03-10 |
新京报:GDP增速6.9%是份不错的成绩单 201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