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崔文佳:“双创热”背后还得多些耐心和韧劲
//www.workercn.cn2015-10-28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金秋十月恰是收获时节。在创业创新方面,北京近来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在刚刚闭幕的首届“双创周”上,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有108项,签订合作协议的达117项;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最新数据显示,全市43.2%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其中工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首位。

  鲜活的数字,彰显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风采,也隐含着我们对未来发展的考量。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等掣肘也令人忧虑。审时度势,以推进创业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作为全国的创新中心、创业高地,北京不断从“简”字入手激活市场、从“钱”字入手保障资金、从“活”字入手打造制度环境,已然成为创客眼中的梦工厂,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在日益显现。

  不过,热潮虽涌动,头脑却须冷静。创新不是天上掉馅饼。有些人恨不得天天能见到颠覆性成果、历史性进展,这显然并不现实,也反映出我们当前对“双创”的认识还有很多浮躁、盲动、不成熟的地方。“硅谷精神教父”凯文·凯利认为,颠覆性技术通常有三大共性:最大颠覆性来自行业外界,最初不受人关注,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恶劣。这对于我们的首要启示即在于,创业创新离不开广阔视野。局限于眼前利益、自绝于外界潮流,或许尝得到一时甜头,但后续创新一旦跟不上,就会遭遇发展瓶颈。在各领域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善于从外界变革中洞察契机并为我所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弄潮儿。

  创业创新也必须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大多数情况下,创客们都面临着产品或技术质量差、风险高、边际效益低、市场小等挑战。加之创业创新自身也有逃不开的内在规律、商业逻辑,败局往往多于胜局。可以说,要成大事,创客就必须懂得厚积薄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为”,就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产品质量为根本,在研发、生产、制造等各环节踏踏实实地下苦功夫。所谓“不为”,就是摒弃“一招鲜吃遍天”的惰性思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浮躁心态,避免舍本逐末跟着概念糊涂跃进。事实反复证明,这样的冷板凳不会白坐,困境和挑战中很可能潜藏着机会,伟大的成就通常诞生于此。

  这样的定力与静气,创客需要,外界亦然。如马克思所说“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当今时代,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远超以往。面对如影随形的创新风险,形成创新文化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不是激励成功,而是宽容失败。于整个社会而言,少一些马上见效的短视思路,多一些久久为功的长远谋划;少一些成王败寇的功利逻辑,多一些败又何妨的宽容环境,才能涵养出深耕细作的氛围、激发出敢闯敢试的动力。拿出更理性的态度呵护这些星星之火,照亮的必将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