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被众多汽车行业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造车”元年。继苹果、LG进军汽车行业以来,国内的乐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互联网造车行业。
互联网汽车说来就来。行动最快的乐视超级汽车将在2016年北京车展首发;LG公司研发的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问世,售价比特斯拉便宜近一半;苹果汽车预计将于2019年推出……互联网进军图书业,导致图书降价一半。相同的一幕会不会在汽车业重演?这还真是需要认真探讨和面对。
当年电池厂商涉足汽车产业时曾豪称,汽车不过是电池上面加四个轮子两个沙发。这种说辞一度遭到传统产业的讥笑,而电动汽车的问世,让这一“妄想”变成了事实。现在,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也让许多业界人士不解。一位专业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想“四两拨千斤”,但互联网这个“四两”,拨得动汽车这个“千斤”吗?
让我们看看来自德国汽车产业内部的观点。奔驰公司的施通普弗勒和科勒认为,汽车通过越来越多的网络化及其在云计算中的出现,以多种可能的方式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汽车里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事实上,德国工业4.0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汽车工业的变革,将软件嵌入系统作为汽车发展的新的引擎,靠软件这个“四两”去创造更高价值。照此,未来汽车业的主要趋势,是从将信息系统“整合进”低附加值的汽车,转向通过软件将更多高附加值功能“连接上”汽车。
“互联网+”的根本特征在于改变传统业态,也就是将结构重心从低附加值的制造和产品,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前者的理念是围着买汽车转,后者的理念是围着用汽车转。这是互联网企业涉足汽车行业将带来的新理念。传统汽车业只看到互联网企业造汽车重在发展无人驾驶这一点,很少有人认识到,互联网企业一旦掌控了汽车后,未来汽车的真正用途。
我们可以从德国汽车业的未来规划中,窥测出互联网汽车服务化的趋势:翻过“连接而不是整合”的底牌,原来是使用而非拥有,即分享经济。施通普弗勒和科勒指出,“人们需要一个灵活的、可伸缩的系统架构。”一个“工业4.0语境下汽车的端到端系统架构”的意图,在于把汽车当作一个软件接口(API)平台,接入各种汽车之外的高附加值服务。我们可以想象:驾驶过程中,沿途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百货商场、餐馆、剧院、娱乐健身场所……将通过汽车接口,以个性化的服务,争先“讨好”坐在里边的乘客。汽车不就成了变形的阿里巴巴了吗?
互联网企业涉足汽车领域,体现了“互联网+”创造高附加值的特点。其重点在于:一是从“千斤”(硬件)转向“四两”(软件),二是从产品转向服务。这实际上预示着分享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叶 明:互联网垄断,防范马太效应 2012-05-02 |
被“绑架” 2013-11-28 |
张 贺:突破法律底线必受严惩 2014-05-16 |
周 凡:拥抱被互联网改变的世界 2014-11-21 |
王 政:不妨多些“不冷静” 2015-02-09 |
新京报:当“互联网+”遭遇“体制-” 2015-04-29 |
“互联网+法律”提升抗风险能力 2015-05-14 |
张亚勤:互联网金融能取代银行吗 2015-07-23 |
赵永新:豆腐必须首先是豆腐 2015-08-03 |
数据造假不应是互联网创客的捷径 2015-08-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