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徐王婴:从圈地到圈人 的嬗变
//www.workercn.cn2016-01-15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鱼逐水草而居,浙江因人杰而地灵,因盛产浙商,而“水草丰美”,成为资本围猎的热土。而浙商终将从以“圈地”为主的资本投资模式,转向以“圈人”为核心的知本投资时代

  开年即“熔断”的股市,的确让人感受到了经济“三九”天的严寒。浙商朋友聚会,谈论更多的不是如何做大做强,而是做精做久的话题,甚至有不少浙商企业家着急着“转让”与“退出”。

  “萧条”时刻,还有谁大刀阔斧地逆流而上?1月12日,笔者在杭州市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镇感受到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近300家企业参加,12个项目路演,总规模300多亿元的11只基金签约,省内首个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鑫文化”上线……这一场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活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传递出春的讯息。

  与此同时,让笔者动容的还有这么一则消息:1月12日,万达集团在京举行签约仪式,宣布以约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老实说,听闻此讯真的让笔者有些怦然心动,这家中国最大地产商之一实现了华丽转身:有关数字显示,万达集团2015年商业地产收入达1904.5亿元,而其非地产收入的增速已超过了地产收入。

  于是,联想起浙商。20年前,笔者第一次见到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他在一张纸上比划着告诉笔者,他要将横店创建成“东方好莱坞”;20年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真的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东方好莱坞”。

  1996年,为了支持谢晋拍摄《鸦片战争》而在三个月内建起的“中英街”,就是横店影视城真正的起航点。与其说,徐文荣当时投资的是一个产业,不如说他是投资谢晋这个人。可以说,“老爷子”是凭着天生的嗅觉,尝到了投资影视文化、投资人才的甜头。也因此,他在2000年3月,即宣布横店影视城免费提供给剧组使用。因为,免费会为其带来巨量的人才与人流;而人才与人流的背后,将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

  浙商从来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一族。在横店影视城崛起的同时,各路豪杰如八仙过海抢滩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文化影视产业的“浙江现象”:与徐文荣同为东阳老乡的赵依芳打造了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旅游地产起家的宋城转身为中国“演艺第一股”;靠资本笑傲江湖的“阿里影业”市值超过了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

  据统计,目前浙江省有各类文化企业近10万家,文化工作室超过10万家,文化产业园区135个。而影视产业的“浙江现象”也的确令人瞩目,在2015年,《捉妖记》不断刷新国内票房纪录,《大圣归来》等影片获得各界好评。

  机会从来是留给有准备者的。近年来,影视产业日益成资本追逐新“风口”。也因此,“华策影视”近日宣布设立浙江文化产业成长基金,“华媒控股”也发出设立基金的公告,影视成为其重要的投资方向。更有媒体统计,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家中有8位已先后涉足电影产业。

  难免有人要问:资本大佬纷纷抢滩,僧多粥少的资源背景下,还有多少空间留给后来者?

  突然想起《芈月传》一书的作者蒋胜男,今天的文坛上还活跃着多少还未出名的“蒋胜男”?他们还将捧出多少比《甄嬛传》《花千骨》等还要叫座的影视作品?从这个角度讲,淘金文化影视产业,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眼力和投资人才的理念、气魄与行动。

  日前,在嘉兴市召开的“浙商企业家嘉兴行暨浙商(冬季)论坛”活动上,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公司董事长任有法的发言耐人寻味:“我们必须在产业变革中有份额,那就是拿出一部分钱投资80后、90后等新生代,以及新生代们的创业。”

  也是在这个论坛活动上,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刘亭提出了浙江经济的转型方向:新常态下,“圈地运动”的“思维定势”与“路径依赖”一定要转为“以人为本”的生态发展路径,浙商与浙江经济也才能有新的辉煌。

  的确,从“以人为本”的生态发展观来看,今天的浙江依然是一个富矿。比如,年前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再次向人们展示了浙江的新优势——“新四军”,他们是新浙商的主力军,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轻骑兵。

  行笔至此,恍然明白了为什么浙江能够成为基金扎堆、金融机构聚焦的热土。自古皆有“鱼逐水草而居”之说,浙江因人杰而地灵,因盛产浙商,而“水草丰美”,成为资本围猎的热土;而浙商终将从以“圈地”为主的资本投资模式,转向以“圈人”为核心的知本投资时代。

  如此,让我们为浙商族群从“圈地”到“圈人”的嬗变叫一声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