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规范互联网医疗的漫漫长路上,国家层面的硬性监管、企业自身的道德约束都不可缺席。
23日上午,阿里健康发布官方长微博,宣布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并回应了承接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期间引来的众多非议。就在2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暂停执行2015年1号公告药品电子监管有关规定的公告》,决定“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规定。
这场持续发酵了一月有余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之争,源于药品零售企业对食药监总局将监管码交由互联网企业运营的质疑,实则是对当前药品溯源体系的一次深入思考。
药品电子监管码,相当于药品的身份证,它将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信息都浓缩在一个小小条形码上,使得赋码药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被实时监控。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背景的溯源体系,的确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但是,要做好药品溯源的监管,并不是有了电子监管码便能一劳永逸的事。
从监管的范围来看,现行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只针对合法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大量只生产假药以图牟利的不规范企业,和只销售假药的黑心药贩子,都游离在药品电子监管码织就的这张“溯源大网”之外。如果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监管,无法触及合法企业之外,那么黑心企业和药贩子将依然为所欲为。
另外,药品电子监管码难以让药品零售企业获益,这无疑是一大“硬伤”。有媒体称,监管码的监控非常繁琐,并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对于合法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通过现在已有的条形码管理也可以达到溯源目的,因而不难理解,对于这套溯源系统,反应最强烈的正是药品零售企业。
虽然,药品电子监管码依然存在盲区,但是药品溯源体系的构建却不容松懈。药品不同于其他任何商品,它关乎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据阿里健康的声明称,仅2006年,国内就连续爆发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案”、“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不良事件”,以及“安徽特大制贩假药案件”等事件。全面严谨的药品溯源体系,不应该经由一次次殃及老百姓健康安全的恶性事件“倒逼”而成,而是应该防患于未然,形成一张密不透风、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的网。
另一方面,严格的问责机制应与药品溯源体系相呼应。一旦溯源机制发挥作用,监测到不合法的药品,问责机制应立即奏效,对不法分子和违法药品生产企业实行严惩。
当然,在越来越多企业像阿里巴巴一样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涉足医疗产业的当下,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容忽视。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仅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00.9亿元。即便如此,任何企业都应当牢记,相比“产业”两字,“医疗”两字应该当先,而“医疗”两字背后,正是责任与安全。
当前,我国的医疗刚需在不断扩大,老龄化的加剧、医疗资源供需的失衡,都是医疗事业面临的难题。如何让互联网医疗与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无缝衔接?如何不让互联网给本应严谨严肃的医疗事业贴上“不靠谱”的标签?从“药品监管码风波”中可以看到,在规范互联网医疗的漫漫长路上,国家层面的硬性监管、企业自身的道德约束都不可缺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