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我国已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由于一些原因,这些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必须下决心予以解决。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认识到位,发展非公经济的积极性相当高,达到了阶段性目标。中共中央最近三次全会推出一系列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非公经济发展机会多多,前景光明。
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落到实处,我们就得不到所期待的实际效果。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如果只是让他们看着文件上的好政策望梅止渴、望洋兴叹,那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浪费。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国家和地方经济就少了一个驱动轮,贻误的是国家发展大计。
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落实走样等问题,习总书记称之为“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研究,系统评估,拿出解决方案。所有政策都体现一定基本原则,这种原则当然不能少,但光有原则不行,必须关注政策的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置身中国舆论场,经常有民营企业家谈他们与政策有关的一些困惑,坦率说就是有一些牢骚。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倾听。习总书记提出构建“清”和“亲”的政商关系,要求民营企业家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有关部门不仅要倾听,而且要主动找他们谈心,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如何看待非公经济,我们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很多地方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很多部门放开了对民资和民企的市场准入,但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仍视央企和大国企为“梦中情人”,对民资民企存在这样那样的不信任。总之还是有人歧视民企,瞧不起民企,其实质还是一种观念障碍,与中央精神是相违背的。
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是要认真理解非公经济现实存在的问题,知道企业家到底有何难处。要强调更新观念,真正平等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干部必须消除两种心理,一种是怕民企赚大钱、怕私人老板发大财,一种是嫌民企不够大、担心他们“搞不掂”。民企赚钱,照样增加社会福祉。至于民企大小与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需要政府主动作为,但更应当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扶持非公经济,不是搞政策优惠,而恰恰是要打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法治条件和市场环境,实现市场对企业的优胜劣汰。通过平等参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中国民营企业将日渐强大,也注定会从中国走向世界。
中华工商时报: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促进科学... 2009-09-28 |
中华工商时报: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促进科学... 2009-09-28 |
杨红旭:调房价、促保障的“攻坚年” 2011-04-12 |
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 2013-11-09 |
中工时评:想尽一切办法为职工成长成才创造... 2013-12-20 |
2015年中盘点:“国平”评了什么 2015-07-01 |
胡 薇:居住证“落地”中的政策着力点 2016-01-04 |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2016-01-08 |
秉承“七个坚持”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6-03-04 |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动摇 2016-03-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