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校生郑兴强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而跳楼自杀的消息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专家表示,当前大学生强烈的消费需求为网络贷款平台提供了商机,学生在被便利性和低门槛吸引的同时却容易忽视潜在风险,网贷市场亟待健全规则、加强监管。(3月20日《北京青年报》)
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短暂的便利之后,却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之中。面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一些精神“缺钙”的大学生陷入了“连环贷”的困境之中,堕入财务“陷阱”。这位年轻大学生的遭遇,既让人震惊,也让人痛心不已。
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在当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野蛮生长”的境地,亟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对于那些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来说,一旦网络贷款“触手可及”,不可避免会刺激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在享受了网络贷款好处之后,大学生难免要为自己膨胀的消费欲付出代价。
然而,我们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网络贷款身上,却忽视了这名大学生自己的过失。在现有的报道中,法律问题道德化的“弱者有理”的痕迹随处可见。这名出身农家的大学生被塑造成了一个学业优秀、深受同学们信任的好班长;网络贷款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让一朵生命之花多早地凋零。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出身农村、对金钱有着很大欲望的郑兴强,在赌球这条失范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甚至参与境外赌球。赌球就像一个“无底洞”,让他不断透支;在父亲用家里的积蓄和找亲戚借款帮他还掉十几万元债务之后,已经丧失理智的“赌徒”郑兴强继续利用同学们对他的信任,盗用同学的身份信息进行贷款,一步步在犯罪的深渊堕落的他,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精神家园的荒芜乃至杂草丛生,让郑兴强在价值追求上迷失。渴望一夜暴富的他,试图找到一个迅速获得金钱、权利和尊重的通道,以此来迅速摆脱贫困带来的自卑、不安全感和身份的缺失。赌球以经济学的计算为内核、以成功学为诱因,让郑兴强以一种滑稽、扭曲的方式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呈现出来。
说到底,将郑兴强逼上绝路的,不是网络借贷,而是他自己的贪婪、放纵与法律意识的缺失。不论是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还是强化对大学生的普法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抑或给大学生精神“补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规范网络贷款既需要“紧箍咒”,也需要给大学生打好“预防针”。
对“吃空饷”者当以贪污治罪 2009-12-19 |
陈 方:“7·28”事故纪念馆该不该建 2010-08-05 |
付瑞生:“二奶”社会病 校规难管住 2010-08-17 |
邓辉林:政令执行得好,养狗才能文明 2012-07-20 |
谁该负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013-01-30 |
副市长“潇洒死一回”是桩“双赢买卖” 2013-04-09 |
朱 隽:迎接新常态不可当“叶公” 2014-11-03 |
李东标:该怎样让网络信息泄露不再“任性”? 2014-12-27 |
新华每日电讯:政府网站作风与内容须与时俱... 2015-03-20 |
每逢佳节被逼婚 2016-02-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