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减肥,明天掉重”“宝石放上,赘肉减下”“不吃药不运动,一个月能瘦40斤”……炎炎盛夏,又到了“减肥”季节,一些减肥机构对爱美人士作出如是承诺。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减肥市场,实则乱象丛生,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踏入“健康陷阱”。(7月14日 新华社)
据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中显示,我国肥胖病患者数量已达1.2亿人。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呈几何增长的态势。不少富态的中国人,开始花心思来解决自己的腰围问题。有数据统计,国内的减肥市场就已经超过700亿元。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毋庸置疑。
人们对于减肥的热衷,还不是简单的“爱美之心”作祟。从健康生活、职场需要等方面来说,减肥都构成了不小的“刚需”。但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初衷相比,减肥市场的乱象丛生,就明显跟不上大众的需求。
当人们刚刚从前几年天花乱坠的药物减肥中缓过劲,又扎进了所谓的中医减肥的光怪陆离。并在“论肉算钱”“不吃药不减肥”“无副作用”的诱惑中,做着自己“躺着减肥”的美梦。消费者这种不愿燃烧卡路里的懒惰思维,是推动减肥乱象丛生的诱因之一。
在信息不对称和愿望被拔高的维度中,消费者无法对减肥商家进行有力的甄别。更关键的是,人们对于减肥这个行为,更倾向于它是一种保健、休闲的生活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商家会用到刮痧、针灸、拔罐等手法。这些项目,在卫计委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中,都属于医疗美容范畴,需要从业资格。没有这个,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可以视之为进了“减肥黑店”。
“减肥黑店”在写字楼、居家小区、步行街旁无处不在。它们开门迎客、笑容可掬,但所博取的不正当利益,却是需要消费者“肉偿”。需要指出的是,针灸等减肥手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收到成效,但却是因为刺激身体分泌抑制食欲等非常规途径来实现。消费者没有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但却把自己变成了商家的小白鼠,被一通乱整之后,还帮对方数钱。
在减肥领域里,不会有“产能过剩”的忧虑。这个巨大的蛋糕,被取之有道,才是消费者的福音。不管是药物减肥的泡沫破碎,还是中医减肥的神乎其神,都应该被拔掉其掺水和吹嘘的外衣。而这个动作,要卫生和工商等行政部门用彻彻底底的市场规范举措来落在实处。
康 岩:体育旅游,新的潮流 2015-06-17 |
肖应林:违法代言,能否先开几张罚单 2015-09-29 |
对涉毒明星不应宽容 2015-11-16 |
“猪周期”来临 公众只能坐等? 2016-04-08 |
给朋友圈“消毒”不能光靠网友智商 2016-05-10 |
当心鸡汤文 遇到虚假广告 2016-05-10 |
当心鸡汤文中的“新病毒” 2016-05-12 |
“减肥必修课”是善意关爱 2016-05-25 |
花言巧语 2016-07-15 |
减肥陷阱 2016-0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