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好处多
谭浩俊
//www.workercn.cn2016-08-0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关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表述中,悄然删除了“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说法,调整为“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知道,在一季度的报告中,表述还是“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区域性金融风险”还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这一调整,也立即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纷纷猜测央行这样做的含义。笔者以为,不管央行出于怎样的考虑,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至少能够带来四个方面的好处。

  增强地方政府的防风险意识与责任,是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好处。按照目前地方政府、企业的债务状况,特别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杠杆偏高、债务主体的风险和责任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存在的,也是可能会发生的。但是,由于这些风险大多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关,与地方缺乏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防范手段有关,与地方对金融风险的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如果不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强化地方政府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就有可能扩大风险的影响,增加风险爆发的概率。

  央行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表述,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责任传递,把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去想办法、出主意、拿思路,而不是让地方政府拿“区域性金融风险”说事,悬空应当承担的责任。

  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防风险,为了去产能,却置金融债权于不顾,当然是不允许的,也是需要强烈禁止的。所以,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打消地方借“区域性金融风险”夸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产能难度的念头,是有好处的,也是主动的。

  第三,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还有利于更好地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中国来说,一方面,由于货币严重超发,且投资没有对货币形成有效的消化功能,已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现象;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又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随时可能出现企业间的连带风险、担保风险,并有可能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

  对央行来说,这些所谓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到底影响有多大,是不是所有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都是灾难性的,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显然,是需要认真考量的。央行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面。只要不触碰到这条底线,其他可以把任务交给地方。

  当然,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推动大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必须看到,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总体上存在着条条分离、块块分割、条块分裂的现象。从条条来看,“一行三会”基本是封闭运行,彼此不相往来。譬如去年的股灾,如果各家都能从大局出发,都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就有可能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如此严重。不然,怎么会出现大量银行资金流向股市的现象呢?从万科股权之争的情况来看,高杠杆的保险资金进入股市,也是监管不到位、条条监管分离的结果,也是区域性金融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可能也有利于大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亦即“一行三会”以及与地方政府之间,不要完全割离、不要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监管责任、不要只扫门前雪,而要共同协调配合,一起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总之,删除“区域性金融风险”,是有一定含义的,就目前来看,也是有好处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去将作用充分发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