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改革增添发展新动力
顾 阳
//www.workercn.cn2017-08-31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作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改革不仅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且贯穿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5年来,改革正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格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不竭动力。

  正是得益于改革,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步摆脱资源依赖的旧模式,走上了一条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新道路。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目标任务实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的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同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的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前6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1%,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减少9.6%;在市场化债转股等举措发力下,企业杠杆率正呈下降态势;通过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降成本“组合拳”,全年预计可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在一系列更加精准的补短板措施下,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教育等领域投资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年有望再完成1000万人以上减贫任务。

  单调的数字背后,是不断积聚的发展新动能。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行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以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市场的“加法”,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先手棋”的“放管服”改革,在持续发力中不断走向纵深。

  自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23项,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434项。在综合执法改革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快推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经合组织《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放管服”改革措施,减少了行业准入壁垒,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事实上,“放管服”改革,带来了明显降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由此激发的活力,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动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的突破,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全面革新,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削减90%;价格改革方面,由市场形成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比例已经超过了97%;国企国资改革方面,国企改革“1+N”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十项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广受社会关注的电力、油气、盐业、国有林区林场、公务用车制度等领域改革也在有序推进中。

  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监管得到改进。新修订的预算法正式实施,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并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总体减税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

  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扩大到28个省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扩大试点。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实施,河长制全面推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起牢固的法治屏障。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和“关键期”,“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此,只要我们保持清晰头脑和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爬坡过坎、迎难而上,就一定能谱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