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虽然社会办医“非禁即入”,但医院是社会的良心,不是一个赶潮流的舞台
最近,一场夹带跨界混搭风的医院投资盛宴正在展开。万科、中信、方正等地产、证券、科技企业纷纷出手,新建、托管、改造等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投资人敏锐地观察到,现在已进入医疗需求爆发期,但服务供给远远没跟上。2012年,我国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24张,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甚远;过去5年,全国就诊量增加了50%,住院量翻了一倍;卫生总费用增速惊人,几年内已过两个万亿元大关。同时,公立医院正在改革,健康服务业开放红利,国企办医院、二级医院面临转型。
但是,且慢!虽然社会办医“非禁即入”,但医院是社会的良心,不是一个赶潮流的舞台,想赚快钱的别跟来,没有梦想的也挺不住。
这么说,完全有理由。
要“亏得起”。医院投资大,回报期长。比如拿地成本高,也拿不到好地块。服务价格虽然是放开的,但是大多不敢比公立医院高,否则人们仍然去“高大上”的公立医院就医。一般来说,医院投资回本周期为8—10年。如果耗不起,最好不要进入。
要“熬得住”。作为服务窗口,医院专业服务队伍的技术必须要过硬,才会有人来看病。然而,现在的好医生几乎都在公立医院,他们受到事业编制、职称晋升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到民办医疗机构执业。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在我国试点已超过5年,但步伐仍然较小,等待实质性放开且得熬。
要“站得稳”。审批有多难?一家境外独资医院光审批就花了一年半时间。医保定点资格,是医院经营的重要砝码。但要拿下来并期望按时回款,都比较难。还有水、电、气的价格,大型设备的审批等政策优惠,各地落实情况不一,政府管制仍过多,稳妥经营不易。
试想,这么多的困难,这么漫长的回报期,如果不真心办医,做好长期作战准备,怎能办好医院?
机遇难得,“窗口期”易过。奉劝各界投资大鳄,要做就要想好,不做用“下三路”赚快钱的复制品,只做如梅奥诊所般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