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相关信息尚在暧昧中,究竟凭什么得出“坠毁”的结论?将“可能性”乃至“极可能”直接与“就是”画等号,是否太过草率?
一个“ended”,却变成了“坠毁”,17天来,类似的乌龙已非一次。
如果不是来自国际卫星的信息,人们至今不知道这架客机远远地偏离了正常航线,不知道它曾试图返航,不知道它在失联后还飞行了数个小时,不知道在驾驶舱内还发生了那么多无法解释的事……对于这些信息,“马航”要么否认,要么沉默,从“失联”到“坠毁”,始终没有为什么。
不否认,搞明白“为什么”很难,也许需要更多的证据,更长的时间。可既然相关信息尚在暧昧中,究竟凭什么得出“坠毁”的结论?将“可能性”乃至“极可能”直接与“就是”画等号,是否太过草率?
不能不怀疑:公众得到的是被过滤后的信息,而让“马航”做出结论的关键证据,仍在保险箱中。这就人为造成了认知上的偏差:一方感到莫名其妙,另一方却觉得理所当然。
导致偏差的根本,在于不同人对“真实”有不同的解读。
“真实”从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准确,第二层是全面。电灯很亮,这固然是真实的,但如果把它放在太阳上,那么它不仅不够亮,反而比“黑子”还要暗弱。可见,真实一旦脱离了全面,就会走向谬误,不是变成“正确的废话”,就是沦为“精致的谎言”。
很多人觉得,我发布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错误,为什么你们就是不信?为什么非要怀疑?可他们却不反思,在这种脱离背景、罔顾环境的片面“真实”基础上,就算勉强达成共识,也必然是脆弱的。
诚然,用片面真实可以推脱责任,在短时期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问题是,在现代社会,靠瞒与骗怎能长久?又如何取得人们的谅解?
现实是,在片面真实之外,人们需要知道更多信息,需要知道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幕、过程、责任等。我们想知道,如此大范围地偏离航线,“马航”是否知情?在“失联”后的几个小时中,“马航”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一开始指定的搜索区域与后来偏差这么大?如果连事故原因都搞不清楚,会不会还有下一次……
239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没了踪影,那些突然破碎的家庭,将不得不忍受漫长的悲伤。面对灾难,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起人道的责任。
“马航”,请公开全部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