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司马童:桥下栽树缘何总有人屡败屡战
//www.workercn.cn2014-04-16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4月14日,郑州市紫辰路与南三环交叉口向西,南三环快速路立交桥下,相关部门在此种植了三十余棵树木。记者在现场看到,树木与立交桥底齐高,生长空间有限。当地市民很是不解:立交桥下种树,能不能成活?(4月15日《郑州晚报》)

    立交桥下栽树的新闻,在河南郑州已不是头一遭。2013年5月8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就曾有过报道:郑州市园林部门曾在京广快速路桥下一侧栽过法国梧桐,既无树冠也无树叶,光秃秃地望去倒像一排电线杆。当时回应这是“增绿”的一种新探索,但结果却是干枯直到消失。如今,郑州的“桥下栽树”换了说法,称选择的均为慢生树种,适合在阴凉处生长。

    慢生也好,耐阴也罢,立交桥下长年缺乏光照,栽树难以成活,几乎是注定的结果。一些绿化公司也直言,桥下栽树不易成活,“到底桥下适合种植哪种植物,还要不断尝试。”那么,有着“栽下梧桐树,增绿成添枯”的前车之鉴,郑州市有关部门又拿什么来保证,现今栽下的“慢生、耐阴”树种,将来不会重蹈覆辙?而且,既然在这些地方种树成本大、成活难,又何不改种一些便宜又易活的花草呢?

    对于“桥下栽树”,市民觉得奇怪,政府有关部门却是信心不减、“屡败屡战”,这样的“绿化争议”,其实也不是郑州所独有。消息曝出后,不少网民很快就汇总出了一份“桥下栽树”的城市名单。而得出的结论几乎一致——“桥下栽树”,不管当初有关部门如何信誓旦旦,到头来少有逃脱“种了死去,死了再种”的魔咒。或许,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之所以如此“栽树”,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看重的并非是“能否活”、“活多久”的问题。

    也算是另一种“思路一变天地宽”。笔者马上联想到,曾几何时,出于“市容形象”等的考虑,为了杜绝流浪汉的集聚露宿,一些城市在立交桥下流浪汉的“容身”之所,或是筑起密密麻麻的水泥锥,或是焊上纵横交错的钢筋条,总之是要起到“一赶而后快”的有效作用。但后来,因媒体的报道,这种毫不同情弱者的做法,备受舆论批评与指责。所以,“吃堑长智”以后,“桥下栽树”也许就是“改进”之招或“升级”之法了吧。

    想想确显“高明”——立交桥下栽种树木,比起水泥锥、钢筋条之类可要“温柔”多了。况且,有着“增绿”“添美”的堂皇借口,谁能断言这一定是为“驱丐逐流”而设?至于那些栽种的树木,能否成活和活多久,相关监督本就是笔“糊涂账”。甚至于,不但栽树比种草好看,而且投入也更可大手笔,在某些善慷公家之慨的人眼里,这样的“生意”,才更值得好好去“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