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缺乏审慎的爱心也易冒进,不加辨别的善意或可伤人。对每一个网民而言,这起“乌龙案”不是指摘与问责,而是一次理性的教导。
“北京地铁10号线漂亮宝宝被拐”的信息,由演员黄渤微博发布后被频频转发,后经公安机关核查该信息不实,孩子系亲生并非被拐。这则虚惊一场的“网事”,引发人们对个人微博发布疑似拐卖儿童话题的讨论。
从解救被拐儿童的善意出发,无论是对名人黄渤还是转发的网友而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情不难理解,相信他们都是带着这份爱心与善意,想通过网络激发社会的正能量。倘若成功解救出被拐儿童,无疑是一则人人称颂的网络“佳话”;如今被查出信息失实,方引来一些非议。
其实早在微博打拐、“随手拍”现象出现之初,理性的人就告诫过微博发布此类信息的风险。法治社会,即便是再正当的目的亦需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实现,爱心也不例外。监督者基于公民的良知发布疑似拐卖儿童照片,虽出于公益目的,却对当事人不公平。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不受怀疑的权利和尊严,何况这种怀疑尚无凭无据就被曝光在公众面前。
我们无意指责信息发布者和转发者,尤其是在爱心缺失、公益不彰的背景下,个人凭借着微博、微信等“上帝赐予的礼物”,去保持一份善意的公心,弥足珍贵。只是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缺乏审慎的爱心也易冒进,不加辨别的善意或可伤人。我们都知道纸媒不能不加核查便刊登出类似的怀疑照片,但对个人微博却缺乏这样的自我审查,而名人微博就传播影响力而言并不亚于纸媒。粉丝越多,意味着个人微博越具有公共属性,发布关涉他人利害关系的信息就越应当慎重。
在微信圈内,我也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发布求助信息,但几乎不去关注。并非是我失去爱心,而是这样的信息犹如无根的浮萍,根本不知是真是假。而我深知,这个时代人们原本脆弱的爱心,是经不起“欺骗”的。或许发布者、转发者无意欺骗,但善意的谎言不仅聚不起社会的正能量,反倒容易招致“狼来了”的故事结局。
还是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上的辟谣说得好,“发现疑似被拐儿童可报警核查,请勿发布未经核实、来源可疑信息”。对每一个网民而言,这起“乌龙案”不是指摘与问责,而是一次理性的教导:你有权利怀疑任何人,但不应不加核查便当众宣扬你的这种怀疑,因为你的权利边界恰恰就是别人的权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