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经过测算,收入没有明显区别,且都受物价影响较大,不做更细致区分不为过
这两天,三亚拿两个多亿普发红包,让公众对“物价补贴”这项制度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什么叫物价补贴?说白了,就是个“揭锅补贴”。经济要发展,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率总避免不了;而一个社会总会有低收入者。物价上涨,这部分人生活便大受影响。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与物价联动是要件,保障低收入者是重点。
所以,按户籍人头一概发,从形式上看显得扎眼。这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吗?
不能光从形式出发。要评判做法应不应该,还是要深入观察:是否真的不辨贫富。
细看三亚市的说法,这样补贴法,还挺合理。
一般的城市,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户,都有穷有富,财富跟户籍的关系比较混沌。三亚不一样,外来游客明显富裕。这从过年时候上万元仍订不上房间上,可以获得感性印象,本地人怎么也撵不上。道理很简单:三亚是中国的“阳台”,到这里来度假、休闲的,是全国范围内花得起钱的人。这些人也舍得花,物价一下子就奔一线城市而去了,而从事普通工作的广大本地人,拿着三线城市的收入,当然普遍都感觉吃紧。都吃紧,都补贴,在理。
五部委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主要保障低收入者,但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保障范围,三亚此举也有章可循。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不信,本地人一个富的都没有?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另一个维度:可操作性。我们常常反对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因为太粗疏。按说,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各设计一套落实方案最精细,但这实际上不可能。首先是技术和能力跟不上,无法收集海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这样做需要极其庞大的行政成本。执行者必须找一个均衡点,做适当的简化。英国历史上,收税曾经以窗户数量为依据,因为它足够简明,并且大体能体现财产多寡,便是一个例证。具体到三亚,如果经过测算,本地人收入没有明显区别,且都受物价影响较大,那么,不做更细致的区分,并不为过。
说到底,三亚这个城市太特殊了。对于别的城市来说,只要能按照“与物价联动”和“主要补贴低收入者”这两个要件去落实,应该就可以,当然不必一律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