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每一例水污染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在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的抉择中,都应有更多的理性考量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继兰州和武汉之后,江苏靖江成了过去一个月内第三座遭遇水污染危机的城市。5月9日,“靖江发布”官方微博称,因长江水源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江苏省环保厅随后赶赴靖江展开调查,靖江市则在第一时间启用备用水源。5月11日上午,经持续取样监测显示水质已达标,靖江市恢复正常供水。
单从政府部门在水污染危机中的表现来看,靖江市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兰州和武汉。回想一个月前的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当时政府部门的信息通报“迟到”了18个小时,导致被污染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面对民众对水污染成因的追问,政府部门又草率地将事件定性为“水厂泵房清洗作业所致”,到最后查明自来水异味源于兰州石化管道泄露时,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重创。
两相对比便不难理解,靖江民众的恐慌和愤怒情绪为何不像兰州那样强烈。不过,这场水危机还远未到论功表彰的时候——恢复正常供水并不能给这场水危机画上句号,被动的信息公开和辟谣也无法满足民众所有的知情诉求。如果不能尽快查清导致水质异常的真实原因,谁也无法预测下一次水危机会在何时出现。
如何消除人们对水危机的担忧和恐慌?除了健全水质监督机制,尽量保证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启动应急机制,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举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充分的信息公开。此外,水污染的防治还应该加强区域联动,建立流域内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制度,共同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包藏安全隐患的死角。
每一例水污染事件都在提醒我们: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在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的抉择中,都应有更多的理性考量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有水的地方就有化工企业”这种隐患无穷的格局,理应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