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海南三亚向全民派发“红包”突然成了热门话题。五一节前,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办公室发布《2014年上半年城乡居民食品价格上涨财政补贴发放方案》,规定三亚市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以及部分非本地户籍的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领取每人360元的物价补贴。(人民网5月5日电)
作为国内著名旅游城市,人们抱怨旅游群体的季节性消费与投资直接拉高了物价,造成了与收入水平不高的本地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较大差距,这是三亚政府连续几年派发物价补贴的主要原因。
对于此举,点赞者有之,赞其“让取税于民的税收真正用之于民”,质疑者亦有之,斥其“发红包不如直接减税,有作秀之嫌”。
此两种论调中,无论是点赞者还是唱衰者,关注的都是公共财政的二次分配及其合理性。
那么,且来分析下三亚的财政数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三亚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3∶19.8∶66.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2.3%;2013年8月的数据显示,三亚房地产提供的地方税收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5%,其中旅游房地产的投资又高达34%.毫无疑问,旅游产业及其拉动的第三产业,正是三亚的支柱产业和主要财政来源。
一方面享受旅游产业创造的“绿色GDP”,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蜂拥而至的游客对物价和社会管理成本等的抬高。这恐怕是世界上大多数旅游城市的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然而,仅从国内看,同样作为旅游地区或城市,香港、大连、杭州等地的物价也或多或少偏高于本地居民生活水平,但有目共睹的是,金融、软件以及创意文化等产业都已经或正在成为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相较而言,三亚的产业结构则凸显出对旅游经济的过度依赖,而昔日席卷海南岛的地产泡沫,也早已验证了地产经济的高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后退一步说,即便是旅游经济一枝独秀,扬名海内外的“蓝天碧海之城”也常常被高价宰客、违规回扣等恶名所困扰。去年3月,面对旅游市场的不足,三亚主政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三亚本身财政收入就很少,起点又低,政府没有那么多财力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财政收入有限,又缘何让“满天飞舞的红包”去求得老百姓“聊胜于无”的心理安慰?
倒不如踏踏实实地搞一把产业规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均衡发展其他产业,引导产业之间良性互动起来,将“惠民生”建立在“调结构,促改革”的垒土之上,让老百姓在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中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