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雷振岳:“提供精神支持”是必要的“心贫救济”
//www.workercn.cn2015-09-07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北大今年首次提出为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精神支持。“现在的贫困生和以往的贫困生理解是不同的,也许他们的物质没有那么匮乏,但精神层面相对闭塞些。”要引导他们往远处看。

  家庭贫困看起来像稻草一样轻,当它落在未成年人身上,就像一座沉重大山,把他们昂扬向上的自信力、阳光豁达的心理养成、纵横开阖的社会交际意识等等,压低很多!据报道,绝大多数贫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性格缺陷、非常自卑、不愿意公开贫困隐私、性格非常敏感。更有甚者,还容易形成自私冷酷,心理阴暗、极端报复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心理健康专家指出,灾难过后的强烈惊吓和悲恸刺激会使人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美国全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灾难和突发事件心理研究部门负责人卡尔文·弗雷德里克指出:一旦他们意识到悲剧是真实的,随之而来的时刻将非常难挨。灾难是这样,那些沉重的贫困的打击,对于承受力还不太强的孩子而言,不亚于一场精神灾难。会造成情感撕裂、心理恐惧等。我们同样应该将贫困看作“感情灾难”,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纠正。

  北京大学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在为贫困孩子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更要提供丰厚、温情的精神支持。比如,我们可以邀请贫困生参加各种温情的集体活动,用集体温暖化解他们内心的自卑、自我矮化。再比如我们在为贫困生提供经济帮助的同时,不妨用勤工俭学岗位进行“合理置换”,让救助成为“富有尊严的救助”。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帮扶、善解人意的关心,就能让豁达的阳光照进贫困生的心底,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心理成长。

  先哲德谟克利特说:“保持尊严地忍受贫穷,是贤智之士所固有的特性。”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各种经济帮扶、社会捐助,本就应该把精神帮扶和尊严爱护,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因为所谓的救助,而伤害或剥夺贫困生的自尊。毕竟,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只有内心健康了,具备了厚重致远、豁达自信的心理养成,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脱贫,摆脱心理上的过度敏感,走出自我生存的窠臼,得到真正的蜕变。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尊严需要,给予最大程度的精神支持。

  身边不乏这样的“阳光个案”,有些贫困生虽然贫穷,却非常豁达自信;经济上比不上别人,却凭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自尊自爱,为自己争得了一片自强的天空。这种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已经走到了同龄人的前面。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学习。

  为了让各级各类的扶贫工作做得更为完美,请让我们精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细致的精神支持,让他们在精神上站立起来,行走起来,健步如飞起来。把贫困的围墙推倒,筑成豁达的“精神铁桥”,走向自信、豁达、健壮的明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