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性别平等状况怎么样?超七成女网友不满意》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文章称某女性社会组织发起了一项网络调查,邀请女性公众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性别平等问题作出评价。该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年女性对20年来我国性别平等的进展不乐观,并看到了重重挑战。有73%的受访者对目前妇女生存状况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有44%的受访者对近年来性别平等领域进步速度不满或非常不满。但同时,有55%的受访者相信未来的性别平等状况会越来越好。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社会组织通过设计问卷、网络调查、研究分析关心女性生存状况,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公布调查结果,能够让社会了解女性生存状况和相应的问题所在,也能够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参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这种调查研究应该鼓励,但前提是相应的调查必须科学、严谨。
纵观该文可发现,不仅其调查缺乏科学性,部分结论也十分草率。单就所谓“中国女性生存状况调查”这个界定而言,就很有问题。一份严谨的调查应该建立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特别是涉及“中国性别平等状况”这种全国性的调查,更应该注重全国范围内的区域、民族、阶层等诸多因素。
而从该调查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所谓“中国女性生存状况调查”并没有抽样环节,只是“发起了一项网络调查,邀请女性公众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性别平等问题作出评价”,虽然参与调查的女性涵盖东中西部地区,涵盖31个民族……但是这顶多说明是一项有全国女性参与的调查,概不能由此推断全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因为问卷调查的参与者都是随机的,仅学生就占了49.61%,并没有对参与者的代表性进行筛选。用这种随机性调查获得的数据来说明“中国女性生存状况”,根本无科学性可言,“超七成女网友”这一数据并无实际意义。
该社会组织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在调查报告中提到,“由于此次网络调研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因此,本调查的数据不能用于推论总体。”既然意识到问题,就更应该作出谨慎结论,而不是继续在调查报告前冠之以“中国女性生存状况”“超七成女网友”这顶大帽子,岂不自相矛盾?仅此一项,就足以表明该调查报道的随意和草率。
除了以随机性的调查结果来推断中国总体状况外,该项调查对很多问题的界定也存在着问题。比如调查结论指出“女性在网上表达的观点被忽视或打压”,实际上,并没有证据表明网民因为女性身份,其观点就会被忽视或打压,可谓严重悖于事实真相。
还有一些问题本身就预设了答案,无非是希望借调查者来表达,比如“女性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就医服务”“女性的心理健康得到关注并获取相关服务”等。严格说来,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是公众的普遍问题,也不仅只是中国问题,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些问题本身很难获得肯定性回答。
虽然该调查报告的个别建议有参考意义,但是诸如上述问题并不鲜见,使报告整体缺乏客观性、科学性。
应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男女平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指出的那样,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而我国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建设,以及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决策管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白皮书均有翔实数据。
当然,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就需要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相关社会组织立足于中国性别平等不断进步的既定事实,立足于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的现实,通过科学的设计问卷、扎实的网络调查、严谨的研究分析,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从而举全社会之力不断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
“伪娘”现象,值得社会焦虑吗 2010-05-25 |
就业歧视背后的觉醒 2010-11-22 |
劳资和谐的浙江样本 2011-02-25 |
论文选编(二) 2012-03-29 |
论文选编(四) 2012-03-30 |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3-09-10 |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3-10-08 |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14-04-08 |
二战时期京都哲人的谬误(附照片) 2014-08-11 |
深觉解 立四端 2014-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