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于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被取消;丽江古城、西溪湿地、明十三陵景区等6家5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全国通报并限期整改。
景区“黑榜”,动真格了!
当然,游客能上“征信黑榜”,景区里的“熊孩子”,自然也不能听之任之。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落实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行为是出重拳的靶心。在第一轮战役中——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1家5A级旅游景区被严重警告、9家5A级旅游景区被警告;12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33家旅行社受到责令停业整顿处罚。
乱世重典。不过,上一轮“黑榜”似乎并未能警示“后来者”。10月9日,国家旅游发布了国庆节长假期间旅游投诉情况。数据显示,9月29日12时至10月7日17时,国家旅游局共接到投诉举报534件(含12301服务热线收到的投诉举报281件,占总数的52.6%)。其中,国内游475件,占总数的89%;出境游58件,占总数的11%。国内游投诉占比依旧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刚刚过去的七天长假,国内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5.2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13亿元。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固然不易,但,国内旅游市场的勃兴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刚需之下,景区如果“不干不净”,旅游恐怕就不只“天价海鲜”般糟心和闹心。
有人说,“黑榜”聊胜于无,恨不能对上榜景区一棒打死。情绪可以理解,论点多有偏颇。第一,从这次曝光情况来看,比如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存在价格欺诈,强迫游客在功德箱捐款现象普遍,老龙头景区擅自更改门票价格;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长时间无人维修……这些问题,不是旅游监管部门“清理门户”就能解决的事情。卫生、价格、公安等部门,都当跟进执法。第二,“黑榜”是行政监管。最重量级的杀手锏,也不过是“摘牌”。这固然对城市形象、旅游招商具有一定杀伤力,但诸多游客尚处在“4A”和“5A”还傻傻分不清的阶段,就算摘牌降级,对散客市场能有多大的影响?
旅游局罗列“红黑榜”,旨在以宏调的力量,厘清是非边界,伸张秩序力量。在职能范围之内,做了该做而能做的事,值得点赞。接下来,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方面,其他权力监管者顺藤摸瓜,根据旅游局暗访情况,各司其职,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能在“黑榜”上看热闹,得把用脚投票的力量,历练成净化市场的倒逼机制。宰客的,客不去;杀“生”的,“生”不留。鸿门宴也好,张良计也罢,游客若能往红榜处去、离黑榜处躲,涨价还是打劫,就成了“自嗨”的游戏。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平台上,公权治理要到位,消费理性也要有硬气。一句话,在这个开放的市场,在这个让市场决定的时代——如果感到不满与憋屈,请珍惜你用脚投票的力量!
石念军:搞旅游不能老在门票上打主意 2012-04-28 |
李 龙:景区门票“不涨价丢身价”的荒唐逻辑 2012-05-03 |
话外音 2013-10-09 |
北 岸:“三年不涨”和“三年必涨” 2014-10-31 |
新京报:整治景区乱象也要打“老虎” 2015-04-03 |
“价格信得过景区”到底谁信得过? 2015-05-27 |
何勇海:不如评选“价格信不过景区” 2015-05-27 |
舒圣祥:“野长城”的价值或许远远被忽视 2015-06-29 |
薛家明:市场才是衡量景区票价的“定盘星” 2015-09-07 |
雷钟哲:取消5A级景区资质,动态监管游客... 201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