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地的医院、药房里,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当这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消失后,潘生丁危机已经转化为需要这种廉价高效药物患者的危机,有患者辗转全国各地求药而不可得。(10月12日《新京报》)
不唯潘生丁找不到了,复方新诺明针剂、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维脑路通片、鱼精蛋白、他巴唑……这些有需求、疗效佳、价格低廉的药品,不知缘由地销声匿迹于医药市场。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潘生丁缘何消失?生产厂家说有人垄断了潘丁生原料市场,他们搞不到生产原料。还有厂家比如天津力生制药供应部工作人员说,16.7元100片的药价太便宜,在原料涨价的势头下,使得药厂不得不考虑成本与利润,控制产量。产量少了,自然就会供不应求。
不管何种原因,反正这种药现在一药难求,甚至不是一地而是全国。难求的后果,就是需要这种药救命的患者和家人,整日焦虑,惶惶不安。
按说,国家自今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后,就会使这类矛盾得以解决,为什么新政出炉、热气未消,却会陷入药品短缺的窘境?如果因为原料价格上涨,药厂根据市场形势提高药品出厂价即可保证盈利运营,断货困境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可是且慢,药品价格由当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上限。药企为了中标,只能压低竞标价,这就需要对于药品价格有所控制。即使原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为保中标,药品的竞标价不能太高。而一旦药品中标,则意味着市场打开、销量不愁,而且在低价竞标占领市场份额后,就可以走其他渠道销售其他药品。但药企终究不能“赔钱赚吆喝”,为了保证赢利,只有采取缩减产量或停产的方法。
由此可见一个新政的出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矛盾,甚至还会使供求关系更加恶化。再说完全依靠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有时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道德经济,中国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的医药管理部门,应该明察患者的哀鸣,洞悉他们焦灼的心理,为廉价救命药保障供应,拿出应有的作为来。再说,放开药品市场,并没有放弃监管的权力。(雷钟哲)
扬子晚报:谨防“涨诊费降药价”让看病更贵 2009-11-24 |
扬子晚报:谨防“涨诊费降药价”让看病更贵 2009-11-24 |
桐子岚:转出26次“降价死”的怪圈 2011-03-09 |
董碧辉:破垄断,要罚的不只是药企 2011-11-15 |
李劭强:拯救廉价药需对市场进行必要兜底 2013-12-30 |
晏 扬:挽留廉价药要依靠“有形之手” 2014-03-24 |
经济日报:廉价药重回市场关乎民生 2014-04-16 |
林汇东:廉价药都去哪儿了? 2014-06-06 |
解决廉价好药短缺不能只靠市场 2015-09-17 |
何 旭:廉价药短缺还需对症下药 2015-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