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光明网:社会自组织萎靡致捐赠物品集散失控
//www.workercn.cn2015-11-2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今天(11月24日)有媒体报道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因为捐赠衣物寄来得太多,以致成为学校难以解除的负担。

  报道说,200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帮助贫困学生。贴文发出不久,捐赠衣物就从全国各地寄来。8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衣物始终不断,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该学校校长发愁地说:“今年已累积收到了数十吨衣物,学校只有260多个孩子,这些衣服完全用不完,希望爱心人士不要再捐了!”报道称,目前在学校存放的衣物大概有2吨多,另外还有近1吨堆在邮政营业厅没来得及领取……

  类似这种捐赠物品集散失控的事,恐怕不会仅存在于上述报道所指称的一个地方。实际上,人们更常见的可能恰是上述事例的反例——困顿程度远超上述地方、但却很少乃至根本收不到捐赠物品。不论哪种情形,都是中国目前社会组织建构现状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社会建构仍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态,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权力体制在转型过程中的过渡形态。“从摇篮管到墓地”的权力,自然无所不包,什么都要管;而什么都管的前提,是集纳所有信息的能力和妥当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显然,在现代社会,无论政府规模如何大,无论社会关系如何简单,都没有什么类型的权力可以集纳和处理社会的所有信息,更不要说根据处理信息的结果而去有所行动了。上述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的信息,当地政府、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知道吗?知道以后,又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有所行动的?

  当然,实际上,如果社会自组织体系发达的话,类似上述信息的集纳、处理乃至后续行动,可能就不用有劳政府的大驾,而由社会组织自行处理和解决。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8年持续不断的受赠事实看,中国社会自组织的动力和能量都已具备,只要适当组织,其所释放的组织力量即可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社会建构,就是通过政府向社会自组织系统横向放权,放下那些政府实际上“管不了”、而结果也证明“管不好”的权责,通过建构社会自组织系统来丰富社会层次,建立与现实社会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增加社会自组织比重,由此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深入、更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政府向社会自组织系统横向放权,既是精简政府官员、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必须之途,也是治理社会、服务公民的应采方式。

  如果社会自组织系统发达的话,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受赠“成灾”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在中国,像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的贫困生那样、甚至远甚于该校贫困生贫困程度的贫困学生不知凡几,其所缺者,看似是那些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已经“成灾”的衣物,而实际是一个或一些社会自组织。

  在社会自组织相对发达国家的一些社区,都有专门收集衣物及其他捐赠物品的地方。社区自组织的成员不仅负责管理这些衣物和捐赠物品,还通过自组织系统间的网络,把这些衣物和捐赠物品发送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这些事情,政府不是不能办,也不是不可以办。但是,以增员和增耗纳税人税款为前提的办事方式,既挤压了自组织成长和活动的空间,也挫折了公民的道德成就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