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楠之:如何让环卫工不再自认“可怜人”?
//www.workercn.cn2015-12-1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郑州一位女环卫工为流浪街头的老人送热水送食物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女环卫工也因“最暖心”而走红。12日,接受采访时,这位环卫工坦言:“自己是个可怜人,也见不得别人可怜,看见就想发善心”,可惜自己经济不够宽裕,如果有能力,“成天管他饭都行”!

  一千多年前,被贬九江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偶遇一位伤心的商人之妇,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叹。相信如果这位环卫工能诗,面对流浪老人,也会写下同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只是,虽然同为“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却仍然是官,且名满天下,仍有官复原职甚至升迁的可能性,而商人妇只会继续年老色衰下去,忧伤恐将伴其终生。如此说来,白居易的感慨更多的是在感慨自己,他与商人妇其实并不在一个轨道上。

  这位女环卫工的感慨比白居易的更让人痛心,因为,她的“自己是个可怜人”的自我认定是出于真心,而她对流浪老人的善心也是出于真心。只是,这样的自我认定却是让人痛心的。因为,相对于流浪老人来说,环卫工的工作毕竟是一份有收入的工作,有收入便会有基本的温饱,没有温饱之虞的人竟也生出“可怜”之叹,岂不让人痛心么?

  同样是风吹日晒雨淋,同样是早出晚归辛苦,同样是服务于市民,街头的交警就无“可怜”之叹,为什么环卫工却自我感觉“可怜”呢?原因无他,之所以将自己归于“可怜人”之列,或者说,这位女环卫工之所以认为自己很可怜,除了工作环境辛苦、收入较低外,更主要的是因为自己很少受人尊重,以及很多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无论是在纸媒上、电视上还是在网络上,人们听到的都是对环卫工尊重的声音——即使是报道环卫工权益被侵害的事件,侵害事件本身也是作为反面教材的——可是,舆论场的主流声音并不代表现场的主流声音,环卫工每日每时每刻面对的真实的世界,才是他们判断自己是否被别人尊重的依据。

  不幸的是,这个真实的身边的世界,传递给他们的却常常是对他们的轻蔑。我们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侵权事件,实际上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极端事件,或者说,是具有新闻性有“报道价值”的事件,更多的如轻蔑的言语、态度、动作等才是他们日常面对的常态。当然,这里面存在尊重者往往倾向于沉默不表达,而不尊重者往往倾向于表达的因素,但“自己是个可怜人”的自我认定本身就说明,现实中的不尊重环卫工者不在少数。

  让环卫工获得尊重,不再认为自己“可怜”,首先还是要从政府相关部门做起——比如,让环卫工们的工作条件得到保障,如夏天的防暑、冬天的防寒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再比如,保障其获得合理的收入和各种必需的保险等。更重要的是,当环卫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渠道使他们能够顺利维权。否则,不仅他们“可怜”,有关部门更“可怜”——份内的事情都做不好,岂不很“可怜”?(张楠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