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力成本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校企合作”以缓解用工压力,不少技校也从中发现“生财捷径”
“2000多公里的路让孩子坐大巴去,太累也太危险了!”最近,一说到自己在西安一所技校上学的孩子要出发去广东勤工俭学,李女士就满腹的担心。李女士的孩子今年16岁,9月起在西安华中科技技师学院就读,据说马上要去东莞实习,而且一去就是三个月,过年也不能回来。校方解释称,这是社会见习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对企业模式的了解(12月15日《华商报》)。
西安到东莞远隔千山万水,仅仅为了见习,有必要选择在春节左右的当口,顶风冒寒地跑到珠三角去吗?当地的企业,都远远满足不了技校的实习需求?真正的疑问,可能还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珠三角结构性用工荒是个不争的事实。近日,东莞市中小企业局进行了一次调研,涉及东莞24个镇273家企业,结果显示,47.8%的企业存在短期性、临时性缺工情况,11.5%的企业长期缺工。学生们的寒假,恰恰是用工荒最严重的窗口期,这个时候选择东莞,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其次,这样的见习,对学生来说有什么价值?比如家长宋女士质疑说,自己孩子学的是轨道运营管理,结果却是去电子工厂,如此学非所用,岂非成了廉价劳动力?更耐人寻味的是,校方也明确表示“工厂多少会给学校一些钱”,但至于给了多少钱、什么标准、钱去了哪里,一概语焉不详。谁监督,谁审计?如果真是见习,学校就不该拿这种“人头费”,更要以学生的专业成长为目标,找到教学与实践的契合点。但如果只是为了感受下企业的氛围,无须学以致用,身边企业万万千,何苦“孔雀东南飞”?
才读一年级的技校生,就被拉到千里之外的企业去见习,如此繁复诡谲,经得起程序正义的考问吗?根据教育部、财政部2011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那么,今年9月才就读的新生,就被拉到企业去上岗,符合管理办法吗?更离奇的是,校方竟然称,“最后能领多少,每个学生并不一样,比如加班多少或者表现如何,有学生3个月挣到了1万多元。”每天8小时不加班,学生能拿到这个钱?
人口红利终结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校企合作”来缓解暂时的用工压力,不少技校也从中发现“生财捷径”。此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有企业急需招客服人员,经多方对比,准备向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招学生“顶岗实习”,却被学校开出的“每个学生1万元”的天价费吓回去。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学校收取人头费后,企业自然就变相克扣学生的实习报酬。遗憾的是,因为在校学生实习和企业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部门一般很难介入。
正因如此,一些变味的见习或实习,才成为权与利变现的“合法通道”,而类似“成都建筑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到厦门通宵给平板电脑贴膜”等奇闻,才成为技校的寻常即景。时下,警惕用工荒下的技校“见习热”,既然劳动部门不便介入,教育部门、纪检部门就当有所警觉,不能让技校生成了各方揩油的“唐僧肉”。
京华时报:惟愿熊教授之死警醒实习医生制度 2009-11-05 |
中国青年报:别把实习生当成免费劳动力 2010-03-03 |
京华时报:惟愿熊教授之死警醒实习医生制度 2009-11-05 |
新华日报:在“准就业”中热身 2009-02-19 |
新华日报:在“准就业”中热身 2009-02-19 |
齐鲁晚报:打破大学生就业的“经验”瓶颈 2009-03-30 |
郝 洪:期待政府见习生释放正能量 2012-09-05 |
于艳新:大学生见习基地还少点什么? 2012-12-07 |
齐鲁晚报:打破大学生就业的“经验”瓶颈 2009-03-30 |
中国青年报:别把实习生当成免费劳动力 2010-03-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