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众 奕:热议“罚看远光灯”,民众期待什么
//www.workercn.cn2015-12-1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几则与公交车专用道有关的新闻引起人们关注:一是今年上海新增公交专用道32条、约140公里;二是在西藏南路试点铺设彩色公交专用道,以醒目颜色来区别于其他道路;三是近期发布数字显示,截至11月中旬,今年上海已查处违法侵占公交车专用道37万余起。一系列新闻如此密集发布,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公交车专用道的讨论。

  对于设置公交车专用道,不少人拍手称赞,认为体现了公交优先的理念。在我国,除了上海,北京、杭州等地都纷纷设置公交车专用道,以避免早高峰拥堵可能给上班族带来的不便,并引导人们尽可能地低碳出行。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对公交专用道,缺少法律法规方面的认知,反正“马路是我家”,照开无误,致使公交车道呈现许多乱象。公交车专用道的社会效用,未能充分发挥。

  公交车专用道乱象丛生,部分驾车者交通意识淡薄、交规知识欠缺固然难辞其咎,但执法不严、失之于软也是重要原因。严格执法与公众行为是互动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根据自己对于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来行动,更是根据外部环境尤其是规则管理者的执行力度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在交通领域,除了通过纸面学习交规外,人们也在驾驶过程中熟悉规则,加深对于规则的理解以及规则刚性的感受。如果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虽有规则却执行不力,就会造成制度漏洞,使人们产生规则可有可无、执法可松可紧的误解,进而造成行为的偏差。如果执法部门顶真起来、严格执法,人们就会意识到交通规则的刚性,不敢随意触犯。

  交通执法怎样才算严格?我们通常讲的“查处”二字,能做到查不疏怠、处置有方就对了。从公布的37万余起案例来看,“查”显然做得不错,但日常生活中占用公交车道的违规行为依然屡见不鲜,说明“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近,网上热传一条新闻,某地交警对于开远光灯的司机,罚其看灯1分钟,结果得到绝大部分网友的点赞,认为“干得漂亮”,“能让乱开远光灯的人好好反省”。也有一些网友担心这样会伤害到司机视力,觉得这种执法“简单粗暴”。从理论上讲,交警对违章行为,可以有罚款、教育、扣押等不同处罚方式。“看灯体验”是不是合适的教育手段,还存在争议。但对于一些看似轻微却令民众深恶痛绝的违章行为,罚款对当事人几乎无关痛痒,怎样探索有效的治理手段并严格实施,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罚看灯”收获的大量点赞,可以理解为民众对管理者认真履职、严格执法的维护,又何尝不是对主动作为、有效治理的一种期待?

  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的历史变化已不可逆转地到来。“汽车社会”的到来,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造成环保的压力,车与人的矛盾随之也会日益凸显。应对“汽车社会”,不仅涉及硬的方面,如道路资源的扩张、分配等,也涉及软的方面,如行车习惯、规则遵守等。交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管理部门应当敢管、善管,以严格执法来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尊重和遵守交规的环境,由此带动并形成必须遵守交规的社会认知。

  城市治理的其他领域,也是这个道理,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治理水准的提升,不一定体现在有没有规则上,还体现在执行够不够认真、落实是不是有效上。在面对种种问题时,既不以恶小而放任,也不因问题棘手而畏难,才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态度,而这也是深化改革和民众期待的方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