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听说鱼胆可以明目清火,湖北通城县一位母亲程女士将鱼胆当宝贝,专门挑给10岁的儿子小鹏吃。连吃了一年半后,孩子却被毒倒,被查出肝肾衰竭,至今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抢救。(12月17日《楚天金报》)
实际生活当中,关于误食养生、治病偏方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除了使用鱼胆明目之外,我们还经常看到用癞蛤蟆以毒攻毒治癌症、生吃泥鳅治胆囊炎、用白酒给发烧者降温等各式各样的偏方。它们在坊间大行其道,使得不少人深受其害。在此背景下,如何让人们理性对待层出不穷的偏方,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们现代科学观念的增强,偏方的市场肯定是在缩小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不少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囿于人们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信息闭塞、经济条件窘迫等原因,这些地区的人们依旧很容易迷信偏方。仔细看媒体报道的案例也不难发现,因误食偏方而导致中毒乃至死亡等惨痛结果的,多数也是这些群体。如此一来,科普现代医学的知识,对那些农村和偏远闭塞山区的人们是极为重要的。
近些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科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叫健康传播。但遗憾的是,当下不少的健康传播研究十分“赶时髦”,多数是放置于互联网的背景下来研究的,却忽视了有相当一部分人们是与互联网近乎绝缘的。这不是说剔除互联网空间中健康领域的伪科学信息不重要,而是要想实现信息价值的普惠性,那些传统的信息证伪渠道需要因受众而异,而不是随着互联网的冲击而被淡化和忽视。尤其是引导公众对于偏方的理性认知,显然需要再次反思当下的健康信息传播问题。
那么,到底该如何尽可能杜绝偏方给公众带来的危害呢?我想最为根本的,当然是把所有的偏方,都全部纳入监管,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当务之急是根据人群的特点,让“不盲目使用偏方”成为一种共识。而要实现这一点,自然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去净化那些大行其道的伪科学。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以及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开展线下活动,深入基层去给那些不接触网络的受众,科普现代医疗卫生知识。尤其是线下活动,在当下十分紧迫。
但现实中尴尬的是,关于传统媒体以及线下的科普,在健康传播工作中并没有被重视起来,甚至还会帮倒忙,为那些不科学的偏方背书。比如最近很火的电视剧《芈月传》就有这样的情节——芈月被人在食物中下毒,吃下后浑身无力,病倒在房中,吃了从花园里挖来的新鲜土茯苓,这才稍稍解毒,保住一命。但是,生吃土茯苓真的有解毒功效吗?包括吃剩菜致癌、吃木瓜避孕等新闻,对于那些毫无证伪能力的农村和偏远山区受众来讲,仍然具有误导作用。
在此语境下,就需要对媒体传递的健康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并对那些不科学的偏方,进行针对性地检查,再通过线下活动的开展,来让那些更容易“中枪”的受众,对偏方有一个理性的态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