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曹 新: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的核心
//www.workercn.cn2016-01-0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的话

  2015年12月21日,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闭会。这是37年来中央首次就城市工作专题开会,足见会议之重要。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会议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那么,如何理解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思想者》副刊特邀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曹新教授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未来中国发展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促进社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城镇化的核心 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实现城镇化。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改革。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动。工业革命后,广大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至今日,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人口已经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的智慧和劳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人的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对人进行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富足的标志,而且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刻本质就是广大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促进农村传统社会向城市现代社会转型。

  加快农民变市民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实行户籍制度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口合理有序流转的必要保证。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就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除去附着在城市居民户口上的种种倾斜政策和一些特殊待遇,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的原则,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任何一个公民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和居住条件,就可以在当地落户。通过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使户口管理向人口管理过渡,人口管理手段向证件化管理过渡。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市民,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就是要把满足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有利于城乡居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以工业化为前提、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农村城镇化为依托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变迁,实现农村社会的城镇化、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