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个钱包掉在眼前,你会捡吗?路边经过的流浪汉,你认为是真的,还是职业要钱的?在国外兴起的“街头人性实验”,在成都也有了追捧者。最近,成都街头出现一个街头DV实验团,在成都上演了一场丢钱包的实验,27次实验,21人当场归还,6人没还。(1月5日《华西都市报》)
社会上可谓是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捡钱包”的结果可想而知,也没有太大国别之分。或许在实验者看来这仅仅是好玩儿而已,但这样的钓鱼实验,有害无益,真的不值得提倡。
之所以这样说,不只是因为不该用撒谎的方式来构建拟态环境,更是因为这样的实验,会让人性的弱点被放大,尤其是在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过程当中,负面效果还会被放得更大。这最终所造成的结果,会让人们深陷纠结的思想泥淖当中,感叹道德的滑坡,以及人性的沉沦,因为更容易引起舆论聚焦的,永远都是那些经不起人性试探的人。
人性永远不能去测量,因为人性实在是太复杂了,实验者也不是不知道。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试探人性呢?看看街头流浪汉街头借手机、进餐厅实验……他们盛行的背后原因,或许才真正值得我们反思。
我想仅仅用“好玩”两个字,是完全不能解释测试者的初衷的,其背后的原因恐怕远没那么简单。在我看来,这些试探人性实验的不断出现,它们在本质上,更像是一种想象的投射——实验者事先已经预设了对人性堕落的一种想象,但在缺乏足够支撑的前提下,又迫切希望自己预设的结论得到验证。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与前面所说的那些更容易引起公众聚焦的人相同,要看到,若非是基于对现实当中道德滑坡的感叹,实验者怎么会想到这样的议题?又怎么会去做这样无聊的实验?遗憾的是,实验的结果反映不出人性的全部,不管被测量者做出了何种行为选择,都不一定与道德有关。
我们固然需要传播那些平凡但又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但更需要那些维护道德的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好人被讹。媒体人闾丘露薇曾说过,“我们不能凭借印象来批评”。在此语境下,这种试探人性的行为,无疑与提升公众道德的初衷背道而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